窮兵黷武的歷史故事
三國時期,吳國皇帝孫皓是一個十足的暴君,他任用那些拍馬屁的小人做大官,大興土木,建豪華宮殿。同時還不斷擴充軍隊,使軍隊的人數占百姓人數的十分之一,軍費開支龐大,陸抗打敗晉軍的進攻后上書孫皓,讓他不要再繼續窮兵黷武。
窮兵黷武的歷史故事
東吳名將陸遜之后陸抗,有勇有謀,很年輕就被任命為建武校尉。
東吳后期朝政腐敗,且國君孫皓荒淫暴虐,濫殺無辜。陸抗對此非常不滿,便多次上疏勸諫。但是,孫皓對這些建議置之不理。盡管東吳內政混亂不堪,但由于陸抗謀略過人,善于用兵,因此一直虎視東吳,而欲南下一統中國的晉,也無可奈何。
當時,晉朝的車騎羊祜(kù)鎮守襄陽。他見陸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敗東吳并不容易,于是改變對東吳策略,采取了和的戰略。陸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樣的態度對待晉方。在邊境,兩人還常派使者往來,以示友好。因此當時吳、晉一部分邊境竟出現了和平局面。
孫皓聽說了邊境的情況,十分不悅,派人責問陸抗。陸抗回話說:“我如果不采取這樣的政策,反而會助長羊祜的威德。”孫皓聽后,也就沒再說什么。但他還是想出兵攻晉統一中國。于是頻頻調兵。陸抗知道后,便又向孫皓上疏說:“現在,朝廷應該加緊農業生產,儲備糧食,增強國力。讓有才能的人發揮作用,使各級官員不荒怠(dài)職守,嚴明賞罰以勵百官,審慎實施刑罰以戒黎民。如果圖虛名重形式,處處用兵,好戰不止,耗費的資財動以萬計,士兵疲勞不堪,即使敵寇沒有削弱,我們自己也會因此受累而被拖垮。”
但是,孫皓對陸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聞,以致于國力日漸衰退。而陸抗死后,晉軍便揮師南下討伐東吳,吳國最終為晉所滅。
成語“窮兵黷武”,現在的意思是使用全部武力,任意發動戰爭。
延伸閱讀:
陸抗(226年-274年)陸遜次子,字幼節,中國三國時代吳國后期名將,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官至大司馬、荊州牧。年二十喪父,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五千人。明年與恪換屯柴桑,又壽春勝魏,督西陵等地。蜀亡,攻巴東羅憲,無功而返。抗憂國憂民,鞠躬盡瘁。數諫朝堂,厲眾治寡、安治亂,親賢遠宦戒于君。守江陵與晉車騎羊祜英雄相惜;筑圍墻退楊肇平西陵降步闡眾。后上疏求敕薛瑩,任人唯賢。又言休養生息,以待時機。鳳皇二年,就拜大司馬、荊州牧。三年夏,病重上疏,陳西陵利害,勸施仁治,重守西陵,以應急變,秋天卒,終年49歲。被譽為吳國最后的名將,死后不久吳國為晉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