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分坐的故事
引言:就堅決地割斷了并坐在席子,把座位分開,面色嚴肅對對華歆說:“從現在開始,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割席分坐(gē xí fēn zuò)是指把席割斷,分開坐。比喻朋友絕交。出自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割席分坐的故事
漢朝時,有兩個讀書人,一個叫管寧,一個叫華歆(xīn)。他們感情很好,不僅在同一個地方讀書,而且形影不離。有一次,管寧和華歆一起到院子里鋤草,忽然發現了一塊金子。當時,管寧視若無睹,仍舊揮動鋤頭,而華歆卻動心了,立刻拾起了金子,放在一邊。
又有一次,管寧和華歆正一同坐在席上讀書。忽然有坐著轎子的官員從門前經過,管寧照常讀書,華歆卻忍不住放下了書本,跑出去看。管寧見華歆這樣不專心,又羨慕做官的人,再加上發現他見到了金子動心的事,就堅決地割斷了并坐在席子,把座位分開,面色嚴肅對對華歆說:“從現在開始,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后來人們常用“割席分坐”這個成語表示跟朋友絕交。
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
劉義慶,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宋書》本傳說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于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閱讀題
文章寫了幾件事?概括出來。
答:共寫了兩件事:
第一件:兩人看到金子時的不同態度。
第二件:兩人在高貴的人經過時的不同反應。
用兩個成語概括管寧和華歆的學習態度的不同。
答:管寧:一心一意,華歆:三心二意
啟示
從擇友的角度:應該選擇志同道合的朋友,應該選擇學習專注有修養的朋友,交友應慎重。
從思想品德修養的角度:應加強自己品德修養,學習應專注,這樣才有機會成才。
從學習環境的角度: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才有利于人才的培養。
志不同道不合便難以成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