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無恙的典故
安然無恙這個成語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誰?安然無恙中的主人公是趙孝成王。安然無恙是什么意思?安然無恙的意思是:平安無事,沒有遭受損害或發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災禍。
關于安然無恙的典故: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于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后負責處理。趙威后是一個比較賢明而有見識的中年婦女。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加劇了對趙國的進攻。趙國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威后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然后再出兵。趙威后舍不得小兒子離開,但是聽了大臣觸龍的意見,還是把長安君送到齊國。齊國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后。威后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
齊國使者聽了心里很不高興,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后面嗎?”
威后微微一笑,說:“不是的。如果沒有收成,怎么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么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舍棄根本而只問枝節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則“無恙”的典故,后來演化出成語,“安然無恙”
延伸閱讀:
趙孝成王(?-前245),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人,東周戰國時期趙國君主。漢族,嬴姓,趙氏,名丹。惠文王子。前266年即位。公元前245年去世,去世后太子悼襄王即位,派樂乘接替廉頗。
人物逝世
趙孝成王去世,太子悼襄王即位,派樂乘接替廉頗。廉頗大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跑了。廉頗于是也逃奔魏國的大梁。第二年,趙國便以李牧為將進攻燕國,攻下了武遂、方城。廉頗在大梁住久了,魏國對他不能信任重用。趙國由于屢次被秦兵圍困,趙王就想重新用廉頗為將,廉頗也想再被趙國任用。趙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頗,看看他還能不能任用。廉頗的仇人郭開用重金賄賂使者,讓他回來后說廉頗的壞話。
趙國使臣見到廉頗之后,廉頗當他的面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鐵甲上馬,表示自己還可以被任用。趙國使者回去向趙王報告說:“廉雖然已老,飯量還很不錯,可是陪我坐著時,一會兒就拉了三次屎。”趙王認為廉頗老了,就不再把他召回了。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廉頗雖做了楚國的,并沒有戰功,他說:“我想指揮趙國的士兵啊。”廉頗最終死在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