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為政的故事
各自為政,漢語成語,出自《左傳·宣公二年》:“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指各自在職權范圍內按照自己的主張行事,不互相配合; 形容集體中互相不配合,互相不協作,不顧整體利益。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各自為政的故事。
各自為政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的史書《左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鄭國的公子歸生聽了楚國的意見,準備出兵攻打宋國。宋國派華元、樂呂帶兵抵抗,兩軍在大棘這個地方安營扎寨,準備打仗。
在大戰來臨之前,宋國的主帥華元為了鼓舞士氣,便殺羊犒(ko)勞眾位將士。但是,他在犒勞將士的時候卻忘了賞給他的車夫羊斟(zhēn)肉吃。羊斟因此懷恨在心,總想找個機會報復華元。
到了作戰的時候,羊斟心里想:平時你不把我放在心上,今天我就讓你看看我的厲害。他正想著,華元來找他駕車了。羊斟不聲不響地把車準備好,叫華元上車。華元上了車,走到半路的時候,羊斟便對華元說:前些天犒勞將士,分羊肉的事由你做主;今天我駕車,那么往哪里走,則由我做主了。(原文是: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說著,便快馬揚鞭,把華元的戰車徑直趕到鄭軍的陣地上去了,華元稀里糊涂地就成了鄭軍的俘虜。后來人們把羊斟的話概括為各自為政,用來表示按照個人的主張辦事,不顧及整體,也不與別人協作。為政,管理政事,泛指行事。
譯文內容
魯宣公二年春天,鄭國的公子歸生接受楚國的命令,(前去)討伐宋國。宋國的掌政大臣華元、宋臣樂呂(率軍隊)抵御。(魯宣公二年的)二月初十日,(兩國軍隊)在大棘交戰。宋國的軍隊打了敗仗。(鄭國)囚禁了華元、俘獲了樂呂并繳獲鐵甲車四百六十乘。俘虜了二百五十人,割下有(宋國軍士的)左耳一百只。
成語解釋
【拼音】gè zì wéi zhèng
【語出】 《左傳·宣公二年》:“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正音】 為;不能讀作“wèi”。
【近義】 各自為營 【反義】 同心協力 顧全大局
【用法】 形容集體中互相不配合;互相不協作;不顧整體利益而各行其是。一般作謂語。 含貶義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批判了本位主義以后;各部門互相協作;互相支援;消除了過去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的現象。
【英譯】 Each administers in his own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