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不遜的故事
每一句成語是那么深刻雋永、言簡意賅,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出言不遜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出言不遜的故事:
三國時期,有個名叫張合(hé)的人,早先是袁紹手下的一員戰將。
有一次,袁紹與曹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東北)大戰。袁紹派大將淳于瓊督運糧草,囤積在鳥巢。曹操獲悉這一情況后,便派兵趕往鳥巢襲擊淳于瓊。
張合勸諫袁紹說:“曹操兵士雖然比我軍少,但都是精兵,萬一淳于瓊守不住鳥巢,就糟了,我認為應該派重兵支援鳥巢。”
袁紹的另一名大將郭圖說:“張合說的不是好計策。我看應該先襲擊曹操的大本營,這樣,曹操一定會回去救援,鳥巢之圍便不解自破了。”
張合聽了郭圖的意見,不以為然地說:“曹操兵營易守難攻,不可能很快攻下,如果淳于瓊被擒,我們斷了糧草,就輸定了。”
袁紹覺得自己的兵力遠勝于曹操,于是采取郭圖的軍事策略,只派遣小部隊支援淳于瓊,而用重兵攻打曹操的大本營,曹操嚴密防守,袁紹一時半會很難將曹操的大本營攻破。
曹操襲擊鳥巢成功,用大火燒了袁紹屯在鳥巢的糧草,這一來,袁紹的軍心動搖,不戰自敗。
郭圖知道這次失敗是由于自己的計策不當造成的,便采取惡人先告狀的辦法,向袁紹誣告說:“張合對吃了敗仗竟然幸災樂禍,說話也很傲慢無禮。”
張合知道后,生怕袁紹遷怒于他,于是投奔曹操。他對曹操說:“郭圖對袁紹說我幸災樂禍,出言不遜,我只能來投奔您了。”
曹操說:“你來投奔我,就像韓信投奔劉邦一樣正確。”
后來,張合成為曹操手下一名得力的戰將,立下了不少戰功。
——《三國志·魏書·張合傳》
【求解驛站】形容說話傲慢無禮。出言,話說出口來;遜,謙讓。
【活學活用】這個人經常~,所以人緣很差,大家都懶得與他交往。
【妙語點撥】袁紹自感兵力遠勝于曹操,無論是對下屬的不同建議,還是對當時的戰爭形勢,都缺乏客觀地分析,最終導致戰場失利。后又缺乏辨別能力,聽信小人郭圖的一面之詞,使張合有性命之憂,轉而投奔曹操。曹操愛惜人才,將張合此舉比作韓信投奔劉邦,曹操敢于用人的魄力可見一斑。相比之下,袁紹是那么的渺小。事實上,袁紹的種種性格缺陷注定了他只能在三國的歷史中演繹一個跳梁小丑的角色。
【近義】出口傷人
【反義】彬彬有禮
相關人物介紹:
袁紹(?-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漢末著名軍閥。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
袁紹初為司隸校尉,于初平元年(190年)被推舉為反董卓聯合軍的盟主,與董卓交戰;但不久聯合軍即瓦解。此后,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占據冀州,又先后奪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勢力達到頂點;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后,于建安七年(202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