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
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
公元73年,東漢明帝的高級侍從官竇固奉命征伐匈奴,四十一歲的班超被任命為假司馬。在這次征戰中,班超立了戰功深受竇固賞識。不久,竇固派他和軍中的高級參謀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帶了三十六名勇士,首先來到鄯(shàn)善國。國王開始對他們很尊敬,禮節也很周到,但不幾天忽然變得冷淡起來。班超與手下判斷認為,這必定是北方匈奴的使者來了,國王態度搖擺不定,吃不準服從哪一方的緣故。于是把接待他們的胡人叫來,詐騙說:“匈奴使者來了幾天,此刻在哪里?”
那胡人很惶恐,招認了實際情況,證明班超的判斷是正確的。班超把胡人禁閉起來,然后把三十六名勇士全部集合起來喝酒,喝得暢快的時候,班超激怒大家說:
“你們和我都在這極遠的地方,想立大功以求得富貴。現在匈奴使者來到這里才幾天,國王對我們的禮節和敬意就終止了。如果他逮捕我們,把我們送給匈奴,那我們連尸骨都會被豺狼吃掉。你們看,這事怎么辦?”
他的下屬表示了同一個意愿:“現在處于危急關頭,不管死活都聽從您的命令。”
班超下決心說:“好,不進入老虎洞,不能提到小老虎。眼前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趁著黑夜,用火攻擊匈奴派來的人。他們不知道我們有多少人,一定非常震驚,這樣就可以把他們全部消滅。消滅了這些敵人,國王就會嚇破膽,我們大功告成,事業也建立了。”
大家同意班超的行動計劃,但又提出這件事要和郭恂商量一下。班超發怒說:“是兇是吉決定于今天。郭恂是個文弱而又庸俗的官員,聽到這件事必定害怕,會泄露我們的計謀,這樣我們就會白白送命,當不成好漢。”
大家都同意班超的看法。當天夜里正刮大風,班超帶領勇士們悄悄來到匈奴使者的駐地。他布置十個勇士拿著鼓,藏在匈奴使者的房舍后,并跟他們約定,見火燒起來就打起鼓大喊大叫。其余的勇士都拿著武器,埋伏在大門兩側。www.gs5000.cn
一會兒,班超順著風勢把火燒起來,頃刻之間戰鼓齊鳴,殺聲四起。匈奴人驚慌失措,亂成一團。班超親手殺死三個敵人,勇士們殺了匈奴使者和隨從三十多人,還有一百多人被燒死。
第二天,班超把這件事告訴郭恂,郭恂聽了大驚失色。班超馬上對他說,你雖然沒有參加行動,但我哪里會獨占功勞呢?郭恂聽了這話很高興。
接著,班超去見鄯善國王,并把匈奴的頭顱給他看。國王嚇得不知如何是好。班超對他作了解釋,并且加以撫慰。這樣,國王終于決定靠向漢朝一邊,并且把自己的兒子送到漢朝去做人質。——《后漢書·班超傳》
【求解驛站】不進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原指不親歷危險的境地,就不能獲得成功。現也比喻不親歷艱苦實踐,就不能認識事物或取得重大成功。焉,怎么。
【活學活用】我們不深入到大山深處,就很難找到名貴的藥材,所謂~。
【妙語點撥】如果從認識論的角度講,“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說的是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不入虎穴(實踐),就不能得虎子(正確認識)。所以,主張“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教人們做事要深入實際,深入第一線,親自去體會,這樣才能得到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如果從具體的工作方法來講,有的事情即使“不入虎穴”,或未必一定要深入“虎穴”,照樣也可得到“虎子”。這種情況下,還非入“虎穴”不可,就不僅是多此一舉,還會產生消極影響。
相關人物介紹: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漢族,扶風郡平陵縣(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于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回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達洛陽,被拜為射聲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死后葬于洛陽邙山之上。
班超成名經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原文: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班超居家常親事勤苦之役,不恥勞辱。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能夠權衡輕重,審察事理。
班超死后葬于洛陽邙山之上。
班彪、班固、班超是班氏三父子,他們建功立業,青史載殊勛,炎黃子孫銘記于心。
班彪,字叔皮,東漢史學家。東漢初任徐令,因病免官。他專力從事史學,以《史記》所記史實,止于漢武帝太初年間,乃收集史料,作《后傳》六十余篇,為其子班固修《漢書》,奠定了基礎;班彪寫賦、論、書、記、奏,也頗有成就,功名傳千秋。
班固,字孟堅,東漢史學家和文學家。初繼續完成其父所著《史記后傳》,后私撰漢史,漢明帝閱其稿,贊許有加,授予典校秘書。奉詔完成其父所著,歷20余年,修成《漢書》。《漢書》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斷代史,無論在史學上還是文學上都有很高的價值。班固善作賦,其《兩都賦》,文辭淵雅,膾炙人口,古今傳誦。
班超,字仲升,班固之弟,東漢名將。班超從小不喜好文墨,嘗投筆嘆曰:“大丈夫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乎?”東漢明章兩帝時,班超出使西域,屢立戰功,封定遠侯,青史載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