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便便的故事
每一句成語是那么深刻雋永、言簡意賅,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大腹便便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大腹便便的故事:
東漢桓帝當政的時候,陳留郡有個名叫邊韶的讀書人,字孝先。他比較有才華,所以,在沒有當官之前,在陳留郡教著幾百名學生。
邊韶這個人除才華橫溢外,嘴皮功夫也比較厲害。說起話、講起課來頭頭是道,從沒有回答不出問題來的。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愛打瞌睡。因為他人胖,肚子大,打起瞌睡來,學生看他的模樣很是好笑。
有一天,他又和衣打瞌睡。他的學生就私下編了句順口溜嘲笑他:“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意思是:邊孝先是個大肚皮,懶得讀書,只想睡覺。
不料,邊韶醒來后,很快知道了這個順口溜,于是馬上編了幾句順口溜作答:“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王經笥。便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意思是:邊是我的姓,孝是我的字。大肚皮,是裝著五經的竹箱子。只想睡覺,去思考五經的事。睡夢中可以會見周公旦,安靜時可以與孔子有相同的心意。老師可以嘲笑,這規矩出自哪家經典?——《后漢書·邊韶傳》
相關人物介紹:
1、邊韶
邊韶[約公元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孝先,陳留浚儀人。生卒年不詳,約漢桓帝建和初年前后在世。
邊韶以文學知名,教授弟子數百人。韶有口辯,曾因晝寢為弟子嘲笑道:"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韶潛聞之即答道:"邊為性,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嘲者大慚。桓帝時,為臨潁候相,徵拜太中大夫,著作東觀。再遷北地太守。入拜尚書令。后為陳相,卒。韶的著作,有詩、頌、碑、銘、書、策凡十五篇,今佚。曾創腹笥堂。.
2、漢恒帝
漢桓帝劉志(132年-167年),字意,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母匽明,東漢第十一位皇帝。
本初元年質帝崩,梁太后與兄大梁冀定策,迎立為帝,時年十五。太后臨政。初由外戚梁冀掌握朝政。延熹二年與宦官單超等合謀誅滅梁氏,朝政于是由宦官專斷。九年,朝中官員、太學生員與外戚聯合反對宦官當權,他下詔逮捕李膺等二百余人,禁錮終身,史稱"黨錮之禍"。劉志一生崇尚佛、道,沉湎女色。信任宦官,察舉非人,時人譏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東漢王朝自此江河日下,瀕于滅亡。謚桓,葬于宣陵。
漢恒帝“好之為之”的故事:
雖然桓帝是梁冀的妹夫(桓帝即位后就正式迎娶了梁女瑩,并立為皇后),但是梁冀當然不會因此就對桓帝表現得恭順。因為擁立有功,桓帝時期的梁冀獲得了更多的封賞和更大的權勢,甚至連梁太后也無力約束他。這也難怪,梁商那么大能耐都搞不定自己的兒子,梁太后一介女流又怎么可能擺得平自己的哥哥呢?所以天下大權,盡歸梁冀所有,梁太后可以控制的,除了皇帝妹夫之外,就是一班宦官。所以這一時期宦官的勢力,比之從前更加大,成為用來制約梁冀的唯一武器。
和平元年(150年),梁太后終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臨終之時,她下詔歸政于桓帝,并希望桓帝與梁冀都能"好自為之"。這個"好自為之"是明顯偏坦梁家而對桓帝不公平的。
此時的梁家,先后已經出了七位侯、三位皇后(一名死后追封)、六位貴人、兩位大、七名誥命夫人和女封君、三名駙馬,至于卿、將、尹、校的數量更是多達五人七人之眾。真正是權傾朝野,富貴滿門。只要梁家不去禍害別人,梁家本身想要"好自為之"根本不存在任何問題。
漢桓帝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想要"好自為之"就只有兩個出路:一是跟梁冀好好"合作",當好梁冀的傀儡,就跟日本幕府時代的那些天皇一樣;二是消滅梁冀,奪回權力。
桓帝當然想選擇第二條出路,可是這條路實在太難走了,連個幫手都很難找。雖然桓帝已經"親政",可是自李固、杜喬被害以后,梁冀以殘酷的手段打擊政敵清除異己,朝中幾乎全部都是梁冀的人。當然桓帝還可以依靠梁太后生前曾經倚重的--歷史上為和帝、順帝奪回政權起過關鍵作用的第三方政治勢力--宦官。
可是梁冀也深知宦官的重要性,當年他就是在跟宦官統一了思想后,才擁劉志為帝的。所以宮的很多重要的宦官,即使不跟梁冀是同黨,至少也不反對梁冀。甚至于他們中很多人是幫助梁冀監視桓帝一舉一動的。
桓帝不僅找到合作者很困難,就是想找個跟手下謀劃的地點,都很困難。所以桓帝決定忍著,不管怎么說,梁冀還沒有要廢掉甚至殺害他的意思。直到有一天,梁冀做出了桓帝不能再容忍的事情,迫使桓帝鋌而走險選擇了第二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