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難靠的故事
“冰山難靠”比喻依靠別人權勢,不能長久。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冰山難靠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冰山難靠的故事:
唐玄宗晚年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楊家一門都發達了,她的堂兄楊國忠做了宰相,還兼四十余個官職,大權在握,朝廷選任官員都是在他家里私下定的。
當時,陜西有一名叫張彖的進士,沒有機會作官。朋友們都勸他去投靠楊國忠,以便獲得升官發財的機會。
可是他始終不去,說:“你們都把楊國忠看得像一座泰山,可是我以為他不過是一座冰山罷了。將來天下稍有變化,他就會垮掉,好比冰山遇到太陽化掉一樣,到那時候你們就失掉靠山了。”
不久,安祿山叛亂,攻下京城長安,唐玄宗逃往四川,在馬嵬坡(在陜西),楊國忠被士兵殺死。無奈唐玄宗將楊貴妃賜死,楊家這座靠山果然倒了。
“冰山難靠”比喻依靠別人權勢,不能長久。
(出自《資治通鑒》)
相關人物介紹:
1、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玄宗",又因其謚號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圣文神武皇帝"。
垂拱元年(685年)秋八月戊寅,李隆基生于神都洛陽,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知曉音律,擅長書法,儀表雄偉俊麗。永昌年間(689年)過繼給李旦的長兄孝敬皇帝李弘為嗣,初封臨淄王,后改封楚王兼任潞州別駕。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禪位于李隆基,后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后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天寶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寶應元年(762年)病逝,終年78歲,葬于泰陵。
2、張彖矮屋難抬頭的故事
【原文】
楊國忠權傾天下,四方之士爭詣其門。進士張彖者,陜州人也,力學有大名,志氣高大,未嘗低折于人。人有勸彖令修謁國忠可圖顯榮,彖曰:「爾輩以謂楊公之勢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見,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際,則此山當誤人爾。」后果如其言,時人美張生見幾。后年張生及第,釋褐授華陽縣尉。令、太守俱非其人,多行不法。張生有吏道,勤于政事,每舉一事,則太守、令尹抑而不從。張生曰:「大丈夫有凌霄蓋世之志,而拘于下位,若立身于矮屋中,使人抬頭不得。」遂拂衣長往,歸遯于嵩山。
【譯文】
楊國忠權大勢大,四方的人爭相拜訪他。有個進士叫張彖的,是陜州人。治學有大名氣,志向高大,從沒有屈服過別人。有人勸說張彖如果去依附楊國忠就可以得顯貴,張彖說:"你們說依附楊公的權勢就像依靠泰山,在我看來,卻如同冰山。或許在政治開明的時代,依附這座"山"就會誤人了。"后來果然如同他說的,那時人們都以張彖為美。后來張彖及第,皇帝授予他華陽縣尉之職,縣令、太守都不是他管制的人,因此他們做了很多不法的事。張彖有作官之道,勤理事務,每建議一件事,太守、令尹多不同意。張彖說:"大丈夫有凌云壯志,卻身處下位,若在矮屋里站立,更使我不能抬頭。"于是拂袖離開,在嵩山上隱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