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論語的故事
“半部論語”意在強調儒家思想的精深。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半部論語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半部論語的故事:
趙普,原先是趙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趙匡胤率軍北上,部隊到達陳橋時,趙普為趙匡胤出謀劃策,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稱宋太祖。接著,趙普又輔佐宋太祖統一了全國,做了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
宋太宗時,趙普仍然是宰相。有人對宋太宗說趙普學識淺,所讀之書只是儒家的一部經典《論語》,當宰相不恰當。
有一次,宋太宗問趙普:“有人說你只讀過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
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我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這部分。過去我用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我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天下太平。”
后來趙普病逝,家人打開他的書箱,里面果真只有《論語》二十篇。
“半部論語”強調儒家思想的精深。
(出自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相關人物介紹: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幽州薊人,后徙居洛陽,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黃袍加于趙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協助太祖籌劃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992年七月因病辭世,追封真定王,賜謚"忠獻",親撰并書寫八分字神道碑賜之。咸平元年(998年),追封普為韓王。次年,又詔普配饗太祖廟。
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后世很有影響,成為以儒學治國的名言。
趙普的故事:
秒對太祖
趙普是宋朝的開國功臣,他的功勞可以和漢朝的張良和蕭何相比,一次,宋太祖問趙普:"天下什么東西最大?"趙普沒有立刻做出回答,他的頭腦正在快速地思考著。他想,當然不可能是某種有形的東西了。那么,應回作父母最大呢,還是皇帝的皇權最大呢?就在趙普還沒考慮好答案的時候,宋太祖又問道:"世界上什么東西比其他物件都大"?
趙普又想了一會兒,回答說:"世界上道理最大。"宋太祖當即拍手稱贊說:"對,對,道理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就是我當皇帝的,也要服從道理,你回答得妙極了。"
君臣情篤
當初,宋太祖地位卑微時,趙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趙普屢次談起卑微時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太祖性格豁達,對趙普說:"假如在塵土中就可以辨識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訪求了。"從此趙普不再談論。
剛毅果斷
趙普性格沉穩有城府,雖然很愛嫉妒別人,但能夠以天下為己任。宋朝初年,當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狹窄、因循保守,趙普剛毅果斷,沒有能與他相比。宋太祖信任趙普,趙普也敢于在宋太祖面前堅持自己意見。
有一次,趙普向宋太祖推薦一個人做官。接連兩天,宋太祖沒有同意。第三天趙普上朝的時候,又送上奏章,堅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薦,這下可觸怒了宋太祖。宋太祖把奏章撕扔在地上。趙普臉色沒有改變,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來,放在袖子里。退朝回家以后,趙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來,過了幾天,又帶著它上朝交給宋太祖。太祖方才醒悟,終于任用了(趙普推薦的)那個人.
再有一次,趙普要提拔一名官員,宋太祖不批準。趙普就像前次一樣堅持自己意見。宋太祖說:"我就是不準,你能怎么樣?" 趙普說:"提拔人才,都是為國家著想,陛下怎能憑個人的好惡專斷!" 宋太祖聽了,氣得臉色變白,一甩袖就往內宮走。普不能入宮,堅持站在宮門外,過了很久,太祖終于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