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來潮的故事
“心血來潮”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個念頭。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心血來潮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心血來潮的故事:
明朝陳仲琳寫了部《封神演義》,說紂王失道失天下、文王、武王得道得天下,其中有許多神奇的故事。商紂王荒淫無道,逼死了黃飛虎的妻子,摔死了黃飛虎的妹妹、西宮娘娘,黃飛虎去投奔西岐姜子牙。一路歷盡艱辛,闖過了五關,逃到潼關,潼關守將、他的父親黃滾不認他,要他去自首,但飛虎逃出。不料在汜水關前,被韓榮抓獲。黃滾來見韓榮,愿意和黃家幾百口人服罪,只求留下一個孫子,韓榮不答應,將他們全部押解去見紂王請功。
這天太乙真人在乾元山金光洞靜坐,忽然心血來潮,因為神仙都是沒有煩惱、嗔怒、愛欲的,他們的心堅如石,不再動搖。真人就知道了,于是叫過徒弟哪吒,說:“黃飛虎父子有難,你下山救他一救,送出汜水關。”哪吒下了山,在汜水關前打敗了韓榮,救了黃飛虎全家。
【拼音】 xīn xuè lái cháo
【解釋】 來潮:潮水上漲。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個念頭。舊指所謂神仙心里突然為某種預兆所動。后多形容心里突然產生某種念頭。
【示例】 想著,一時心血來潮,跟在馮老蘭背后走進家去。 (梁斌《紅旗譜·十二 》)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常與“忽然”連用
【近義詞】 靈機一動
【反義詞】 處心積慮、千方百計
【出處】
1,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四回:“但凡神仙,煩惱、嗔癡、愛欲三事永忘······心血來潮者,心中忽動耳”
2,梁斌《紅旗譜·十二 》:“想著,一時心血來潮,跟在馮老蘭背后走進家去。”
3,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此后倘在下界有難,如須某人即可解脫,不妨直呼其名,令其速降。我們一時心血來潮,自然即去相救。”
4,老舍《趙子曰》第十九章:“比如你去見政客偉人,一陣心血來潮,提起貴府上那位小粽子式腳兒的尊夫人,人家問東,你要不答西才怪!”
相關人物介紹:
太乙真人為《封神演義》以及評書《群仙破天門》中人物,是天道圣人-元始天尊的第五位弟子,昆侖十二金仙之一。修行于乾元山金光洞。
收徒一名-哪吒,以蓮花為哪吒重塑肉身,傳授哪吒三頭八臂,并傳授給他乾坤圈、混天綾、九龍神火罩、火尖槍、金磚、風火輪、陰陽劍等許多厲害的法寶。
相關戰績不多:乾元山殺石磯;破化血陣殺孫天君。個人法力、悟性、根行也是極高,先下手意識好,擅長生物技術,哪吒蓮花化身、三頭八臂都出自他的手筆,身邊法寶很多。只在三霄娘娘手中敗過一陣。
在評書《群仙破天門》中有一位徒弟楊宗英(楊七郎之子)
太乙真人的故事:
1、太乙真人綜御萬類,并尊為「青玄上帝,每於十一月十一日圣誕,或遇急難之時,信眾逕往寺廟禱祝」由于真人具有無限神權,能超度亡魂,拔度嬰靈,尤為信眾所敬,故家有喪事,悉皆祈求真人解救,使親人、嬰靈亡魂,能免於受苦受難,真人亦有求必應。2、在古典小說《封神榜》中,太乙真人是哪吒的授業恩師,他最大的性格就是護犢子,他指導徒弟打人,幫著徒弟殺人,授計徒弟自殺,激著徒弟去追殺前父親(只好這樣說)卻又暗中求人收伏為的是磨磨徒弟的殺性,他的造人本事一流,看哪吒多漂亮就知道了。他的寶貝特多,而且大部份適合哄小孩,他很是伶牙俐齒,從他與石磯的對話可以看出(護短也振振有詞),哪吒泗水關被余化所傷,他特意把徒弟接了回去,趁機讓徒弟休了好長時間的假(那藥用了就馬上好的),是好師父的典范!
3、在夏津縣黃河故道的樹林中,太乙真人原有老虎,晝伏夜出,食家禽家畜并傷人,人們不敢下地種田,行人只能繞道。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尋方到此,降下祥云,落于一最高的沙峰上,手揮麈尾,念念有詞。頓時,狂風大作,塵沙飛揚,雷鳴電閃,風雨交加。轉瞬間,又風息天晴,麗日當空。再看沙丘,各各移位,與往昔位置迥然不同,據傳,在高空中俯瞰夏津縣黃河故道中的沙丘,宛似一道“八卦符箓”。自那以后,老虎不見了。人們又恢復生產,安居樂業。
“虎為山君”,有虎才能鎮山。當年,太乙真人,曾用手中的麈尾把兒,在沙丘上畫了一只虎,用以鎮服沙山,以為民造福。
據民國本《夏津縣志》載:“邑東北溫辛莊西圍墻門外,舊有馮姓大沙岡二座,各二三畝。今年(1934年,修縣志時)正月初旬,掘用土數尺下,突發現黑土一方,約半畝,寬大完全,虎形,作蹲伏狀,尾彎曲八尺余,身亦六尺以上。掘之堅若鐵石,斧镢不能入。洵為異聞。事為某友親見,所述如此云”。老神仙太乙真人“驅虎”之事不知確否,但城東北溫辛莊(今屬蘇留莊鎮)的沙岡下有“土虎”卻是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