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破浪的故事
“長風破浪”比喻志向遠大,不怕困難,奮勇前進。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長風破浪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長風破浪的故事:
南北朝的宗愨(que)小時候,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他說:“我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十四歲時,十幾個強盜來搶劫,他挺身而出,打得強盜狼狽而逃。
后來他從軍作了軍副,隨軍出征林邑(今越南),林邑國放出象群出戰,士兵無法抵抗。緊急關頭,宗愨做了幾頭假獅子,擺在大象前,把大象嚇跑了,接著就攻下了林邑。獲得了許多珍奇異寶,宗愨一件也沒有拿,連穿的衣服也是原來的那件。
當宗愨還沒得志的時候,他的同鄉庾業有錢、有勢,請人吃飯時,酒菜擺得有一丈見方。宗愨來了,庾業只給他吃有稗子的雜糧,對客人說:“宗愨是個粗人,習慣吃粗茶淡飯。”宗愨沒有一點怨言,照樣吃得飽飽的。后來宗愨當了豫州太守,請庾業做了長史(書記長)。
“長風破浪”比喻志向遠大,不怕困難,奮勇前進。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出自】《宋書.宗愨傳》)
【注音】cháng fēng pò làng
【解釋】比喻志向遠大,不怕困難,奮勇前進。
【相近詞】乘風破浪
【相反詞】畏縮不前
【押韻詞】眾盲摸象、倚門之望、云蒸雨降、極目四望、胡思亂量、連云迭嶂、遙遙相望、行詞告狀、羊毛出在羊身上、直截了當
相關人物介紹:
宗愨(què),字元干,南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炳曰:"汝不富貴,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門,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拒賊,賊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并以文義為業,炳素高節,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曲所稱。江夏王義恭為征北、南兗州刺史,愨隨鎮廣陵。時從兄綺為征北府主簿,綺嘗入直,而給吏牛泰與綺妾私通,愨殺泰,綺壯其意,不責也。
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愨自奮請行。義恭舉愨有膽勇,乃除振武,為安西參軍蕭景憲軍副,隨交州刺史檀和之圍區粟城。林邑遣將范毗沙達來救區粟,和之遣偏軍拒之,為賊所敗。又遣愨,愨乃分軍為數道,偃旗潛進,討破之,拔區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陽邁傾國來拒,以具裝被(pi)象,前后無際,士卒不能當。愨曰:"吾聞師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收其異寶雜物,不可勝計。愨一無所取,衣櫛蕭然,文帝甚嘉之。后為隨郡太守,雍州蠻屢為寇,建威沈慶之率愨及柳元景等諸將,分道攻之,群蠻大潰。又南新郡蠻帥田彥生率部曲反叛,焚燒郡城,屯據白楊山。元景攻之未能下,愨率其所領先登,眾軍隨之,群蠻由是畏服。三十年,孝武伐元兇,以愨為南中郎諮議參軍,領中兵。孝武即位,以為左衛,封洮陽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遷豫州刺史,監五州諸軍事。先是,鄉人庾業,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賓客;而愨至,設以菜菹(zu)粟飯,謂客曰:"宗軍人,慣啖粗食。"愨致飽而去。至是業為愨長史,帶梁郡,愨待之甚厚,不以前事為嫌。
1957年進行文物普查時,在隨州城關鎮西關街(今小十字街)木器社集材場(后改為家具廠)院中尚有一大土土冢,高2.8米,直徑15米,南有一拜臺,并有高1.6米,寬0.69米,厚0.15米的石碑,刻有"宋征西宗愨之墓,大清光緒二十五年,歲次已亥夏月,知隨州事陳樹屏立"。
據清同治《隨州志》記載:"宋征西宗愨墓在玉波門內宗駕嶺,乾隆十三年,居民鋤地得斷碑,僅存一愨字,余皆剝落,知州王云翔立碑于墓前,旋失去。二十八年,知州李閶棱復立,石刻宗愨墓三字,道光三十年,知州金云門即墓為垣,咸豐十一年毀。"
如今,玉波門附近仍有"宗確(愨)巷"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