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揚得意的故事
“揚揚得意”是指一個人因為自我感覺太良好而志得意滿的樣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揚揚得意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揚揚得意的故事:
晏嬰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齊國的名相。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他都在齊國做官,稱得上是“三朝元老”。據說晏嬰身材矮小,“長不滿六尺”,也就是不足一米五,貌不出眾,但他足智多謀,剛正廉潔,名聞天下。
晏嬰有一個車夫,他很為自己能替晏子駕車而自豪。一次,他駕著車正好從自己家門前經過,表現得“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就是說一副神氣十足的樣子,非常得意。他的妻子從門縫中看到了丈夫的樣子,心中很不高興。這天,當車夫一回家,妻子便沉著臉說:“你今天駕車路過家門口,那副揚揚自得的樣子,簡直令人作嘔。你看人家晏嬰,位居相國,德高望重,雖然他身長只有六尺,但坐在車子里,看上去又穩重,又謙恭。可你呢?雖然身長八尺,可只能當人家的車夫,居然還這么神氣十足,好像你比晏嬰還了不起似的。”車夫聽了妻子的話后,向妻子認了錯,態度也慢慢變得謙恭有禮起來。晏嬰察覺到了車夫的這種變化,就向他詢問緣由,車夫便把妻子的話老老實實說了一遍。晏嬰很有感觸,他覺得車夫知錯能改,是個可造之才,便提拔他做了官。
成語“揚揚得意”是指一個人因為自我感覺太良好而志得意滿的樣子。
詞目 揚揚得意
發音 yáng yáng dé yì
釋義 形容十分得意的樣子。
出處 《史記·管晏列傳》:"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十分得意
近義詞 洋洋得意、洋洋自得、得意洋洋、得意揚揚。
反義詞 垂頭喪氣
【典故原文】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相關人物介紹:
晏子,字仲謚平,原名晏嬰。春秋時齊國夷維(山東高密)人,齊國大夫。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于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公元前556年,其父晏弱死后,繼任齊卿,歷任靈公、莊公、景公三世。
晏嬰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曾奉景公之命,與晉聯姻,曾預言齊國政權終將為田氏所取代。傳世有《晏子春秋》一書,當是戰國時人搜集有關他的言行編輯而成。 靈公,莊公、景公三帝,均在齊國為官,是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傳說晏子五短身材,“長不滿六尺”,貌不出眾,但足智多謀,剛正不阿,為齊國昌盛立下了汗馬功勞。
相關著作:
《晏子春秋》是一部記敘春秋時代齊國晏嬰的思想、言行、事跡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相傳是后人為晏嬰所撰,現在一般認為是后人集其言行軼事而編成。書名始見于《史記·管晏列傳》。《漢書·藝文志》稱其《晏子》,列在儒家類。
《晏子春秋》是記述春秋末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著作。 分內篇、外篇兩部分,內篇分諫上、諫下、問上、問下、雜上、雜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諫上、諫下立要記敘晏嬰勸諫齊君的言行,問上、問下主要記敘君臣之間、卿士之間以及外交活動中的問答,雜上、雜下主要記敘晏嬰其他各種各樣的事件。外篇兩篇內容較為駁雜,與內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別。各篇之間的內容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互有聯系,個別的還有互相矛盾之處
《晏子春秋》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內、外篇。主要記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軼事等。語言簡練,情節生動,生動呈現出了晏嬰形象,具有較高的答辯性。書中寓言多以晏子為中心人物,情節完整,主題集中,諷喻性強,對后人做人處事及外交口才方面有較大的影響與啟迪。其中,《晏子使楚》被改編為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文10課,文言文版《晏子使楚》被編入蘇教版與長春版教材中,《橘逾淮為枳》編入滬教版。
《史記·管晏列傳》
《管晏列傳》選自西漢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卷六十二、列傳第二,是春秋中后期齊國政治家管仲和晏嬰的合傳。文章抓住人物特點,并選取典型細節和事例加以生動描述,來表現齊國這兩位國相的賢能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