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灰復燃的故事
“死灰復燃”由“死灰獨不復燃乎”縮略而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死灰復燃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死灰復燃的故事:
西漢時期,朝中有個大臣名叫韓安國,因為觸犯了法律,被關進了監獄。
在獄中,有一個名叫田甲的獄卒經常侮辱他,韓安國對他說:“你以為熄滅的炭火就再也不能燃燒起來了嗎?”(原文是:“死灰獨不復燃乎?”)他想警告對方不要做得太過分,不要以為自己現在坐牢,以后就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田甲聽后,冷笑一聲,不以為然地說:“如果能再燃燒起來,我就撒泡尿澆滅它。”
說來也巧,沒過多久韓安國便被釋放出獄,并被任命做了高官。侮辱過他的田甲得知這個消息后,怕受到報復,就趕緊逃跑了。韓安國揚言說:“如果田甲不馬上回來,我就殺了他全家。”田甲沒別的辦法,只好跑回來,光著身子去向韓安國請罪。韓安國見他這副德行,笑著諷刺道:“你不是說熄滅的炭火再燃燒起來后你要撒泡尿澆滅它嗎?”田甲嚇得渾身發抖,連忙磕頭求饒。最后,韓安還是原諒了他。
成語“死灰復燃”由“死灰獨不復燃乎”縮略而來,人們常用它來比喻人失敗了以后又重新振作起來;現在,多比喻已經失敗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死灰,燒完火后剩余的灰燼。
死灰:燒余的灰燼。 復:再,重新。冷灰重新燒了起來。其與感情無關,比喻以前一個或一些事物失去了一個或一些支持而消失,但后來非常相似的一個或一些事物再度出現。
【示例】
1.宋·陳亮《謝曾察院啟》:“劫火不燼,玉固如斯;死灰復燃,物有待爾。”2.宋·蘇轍《謝復官表二首》之一:“時雨既至,靡霧不蒙,遂使死灰復燃,朽肉重肉。”[2] 3.孫中山《北上宣言》:“對內政策果得實現,則軍閥不致死灰復燃,民治之基礎莫能搖動。”4.聞一多《什么是儒家》:“儒家的理論,非等到董仲舒不能死灰復燃的”。5.轉型經濟促使人們觀念更新,催生了一些新的道德觀念、道德標準,同時也使一些腐朽、落后的觀念和行為死灰復燃
【啟示】
死灰復燃這個故事的原意本來指一個人被打進了暗無天日的大牢,外人看來毫無生機了,又重新奮發重新回到官場的情形,引申義是即使很沒有希望的人與事,也可能卷土重來。
任何時候,任何小事都必須仔細觀察,消防安全上,也是如此,就像一點點煙頭也不能小看,必須撲滅,否則誰知道什么時候會死灰復燃,釀成火災呢?
相關人物介紹:
韓安國(?-前127),西漢梁縣成安(今汝州小屯村北)人,名安國,長孺為其字。司馬遷《史記》卷一百八、列傳第四十八有傳,班固《漢書》卷五十二有《韓安國傳》。韓長孺在政壇幾上幾下,不算順遂。他揚名于吳楚七國之時,在梁國頗有作為,也得到太后的寵愛。曾抵罪入獄,受獄吏之辱。起為梁王內史,不久又犯法失官。后投靠田蚡,官至御史大夫、、衛尉,丞相田蚡死后,他差一點當上了丞相。在漁陽防守匈奴不利,不久吐血而死。
韓長孺是漢初名將,他不僅在平息吳、楚七國叛亂時有功,而且在后來對匈奴的作戰中也是重要的將領。他的發跡是在為梁孝王出使朝廷時,因在漢景帝面前,替梁孝王辯護而受到了竇太后的賞識。隨后雖曾因犯法免官,但由于竇太后的關照,竟一下子從獄中囚徒提升為二千石級的梁國內史。武帝初年,外戚田蚡掌權,韓長孺向其行賄,被召至京師,從此青云直上,不斷升遷,官至御史大夫。田蚡死后,韓安國逐漸失勢,不斷被疏遠降職,最后抑郁而死。
他的任途生涯以外戚田蚡掌權為界,明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由于竇太后的賞識和田蚡的舉薦,官運亨通,飛黃騰達。田蚡死后,他開始走下坡路。文中還揭露了朝中的一些丑聞和弊端,像竇太后的偏愛少子,耍弄權術,以及官吏的行賄等。
韓安國為人精明,工于心計。他明知竇太后喜愛梁懷王,也深知太后不見梁使,是由于景帝的緣故,于是他就去找了大長公主為梁懷王說情辯護,他也預料到大長公主會將他的辯護轉告太后。果然不出所料,他的辯護正中太后下懷,所以受到賞識。后來,梁懷王的兩個親信為幫懷王爭皇位繼承人而殺了袁盎,景帝派人來抓,但罪犯被梁懷王匿藏。韓長孺聽到后,便去勸說梁懷王,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說服了懷王,迫使兩個罪犯自殺。緩和了梁懷王與朝廷的緊張關系,既受到梁懷王的感激,又進一步得到了景帝和竇太后的垂青。
韓長孺具有遠身避禍的本領。當他力排王恢,主張與匈奴和親不久,漢王朝以馬邑城誘敵深入,企圖一舉消滅時,消息意外泄露,誘敵失敗。作為這次行動的主將韓長孺絲毫沒被觸動,而作為韓長孺部下的王恢,卻被皇帝追究責任,被逼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