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鼓相當?shù)墓适?/h1>
時間:
鴻宇2
歷史成語故事
“旗鼓相當”比喻雙方的實力非常接近,難以分出誰高誰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旗鼓相當?shù)墓适拢M軌驅(qū)δ兴鶐椭?/p>
旗鼓相當?shù)墓适拢?/h2>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改國號為“新”。劉秀起兵反對,實力不斷壯大,后來當上皇帝,建立東漢王朝。
光武帝劉秀雖然建立了東漢政權(quán),但是邊遠地帶卻還沒有完全統(tǒng)一。公孫述占據(jù)了四川一帶,并且自己當起了皇帝。隗囂(wěiáo)在甘肅一帶自稱西州大。而隗囂和公孫述也有矛盾,雙方不斷發(fā)生斗爭。于是,劉秀為了孤立公孫述,就想拉攏隗囂。
有一次,劉秀聽說隗囂打退了公孫述的進攻,便立刻寫信給隗囂,表示愿意同他友好,并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付公孫述。信中說:“我現(xiàn)在忙著在東方打仗,目前實在是沒有力量攻打成都和公孫述一比高下,而且,我西方的兵力也很薄弱。如果公孫述侵犯漢中,甚至騷擾長安的話,我希望能得到你軍隊的幫助。這樣,在西方戰(zhàn)場上,我就可以和公孫述旗鼓相當了。”后來,隗囂就歸順了劉秀,成為光武帝的將領(lǐng)。
后來,人們用“旗鼓相當”來比喻雙方的實力非常接近,難以分出誰高誰低。旗鼓,都是古代軍隊行軍打仗用來傳達指揮官命令的工具。
【讀音】旗鼓相當 ( qí gǔ xiāng dāng )
【解 釋】旗鼓;古代作戰(zhàn)以搖旗擊鼓指揮進退。相當:差不多,不相上下。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出 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隱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愿因兵馬,旗鼓相當。"
【用 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示 例 李廣田《金壇子》:"到了父親一代起始分居度日時,也還~。"
【近義詞】勢均力敵、工力悉敵、不相上下、平分秋色、棋逢對手、旗敵相當、半斤八兩、八兩半斤、勢均力敵、各有千秋、各有所長
【反義詞】相形失色、天差地別、寡不敵眾、云泥有別、眾寡懸殊
【謎語】兵力一致
【英語】horse and horse
【造句】單說何孝先自辦此事以來,居然別開生路,與申大善士一幫旗鼓相當,彼此各不相干。
相關(guān)人物介紹: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6年臘月初六-公元57年二月初五),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出生于陳留郡濟陽縣(今河南蘭考),東漢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新莽末年,劉秀在家鄉(xiāng)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quán)公開決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經(jīng)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劉秀先后平滅了關(guān)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jù)政權(quán),結(jié)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zhàn)與割據(jù)局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xué)、推崇氣節(jié),東漢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xué)最盛"的時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遺詔說:"我無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wù)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吊唁。"劉秀死后,其子劉莊繼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劉秀于原陵,上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