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刺在背的故事
“芒刺在背”比喻人們內心害怕,非常惶恐,或用來形容人有什么心事坐立不安的樣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芒刺在背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芒刺在背的故事:
漢武帝手下有個大將,名叫霍光,他是西漢中期有名的重臣。漢武帝死后,霍光遵照遺囑,輔佐年幼的漢昭帝執政,掌握著西漢的軍政大權。霍光雖然對漢皇室忠心耿耿,處理政事也很勤懇,但是,他對反對自己的人卻一點兒都容不下。
漢昭帝執政的時候,燕王劉旦造反,霍光帶兵把他誅殺了。在這次平亂中,被牽連的人有很多,因此朝里許多人都很害怕霍光。漢昭帝死后,霍光立昌邑王劉賀為帝,后來因為劉賀荒淫無道,胡作非為,就把他廢了,并且將給劉賀出主意的二百多人全部殺害了,接著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為帝,號稱宣帝。漢宣帝知道霍光勢力龐大,自己的生死存亡完全取決于他,因此心里非常懼怕。
舉行即位儀式的那一天,在漢宣帝乘車前往高廟向祖宗牌位拜祭的路上,霍光牽著馬,跟在他身邊護駕。因為霍光的神情十分威嚴,漢宣帝感到非常恐懼和不安,就好像是芒刺扎在脊背上一樣難以忍受。后來,只好由另一位大代替霍光,才勉強行完了大禮。
后來,人們用“芒刺在背”比喻人們內心害怕,非常惶恐,或用來形容人有什么心事坐立不安的樣子。芒刺,指植物莖葉、果殼上的小刺。
【解釋】芒刺:指植物莖葉、果殼上的小刺或谷類殼上的細刺。如同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內心惶恐,坐立不安。(形容坐立不安的樣子)
【出處】《蒲柳人家》:他本是個整天跑野馬的孩子,從早到晚關在家里,難受得屁股下如坐針氈,身上像芒刺在背。
【用法】主謂式;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感知動詞后。常作"如"、"像"、"猶如"一類表比喻的詞的賓語;也常作"感到"、"覺得"一類表感知的動詞的賓語。
【示例】《新唐書·崔日用傳》:"每一反思,若~。"
【近義詞】如坐針氈、六神無主、坐立不安、如芒在背、如芒刺背、忐忑不安、如履薄冰
【反義詞】泰然自若、若無其事、悠然自得
【燈謎】負荊
【造句】
不要做壞事,否則將芒刺在背。
麗麗害怕媽媽發現她打碎了花瓶,坐在椅子上如同芒刺在背。
一想到考試有可能通不過,他便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
相關人物介紹: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西漢權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馬大。期間曾主持廢立昌邑王。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過世后第二年霍家因謀反被族誅。
霍光本人身高七尺三寸(約折合1.7米),皮膚白皙,眉目疏朗,胡須很美,是當時有名的美男子。他常被人和伊尹并提,稱為伊霍,后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權臣攝政廢立皇帝。
霍光,字子孟,約生于漢武帝元光年間,卒于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他跟隨漢武帝近30年,是武帝時期的重要謀臣。漢武帝死后,他受命為漢昭帝的輔政大臣,執掌漢室最高權力近20年,為漢室的安定和中興建立了功勛,成為西漢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麒麟閣十一功臣第一。
霍光跟隨漢武帝近30年,是武帝時期的重要謀臣。漢武帝死后,他受命為漢昭帝的輔政大臣,執掌漢室最高權力近20年,為漢室的安定和中興建立了功勛,成為西漢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麒麟閣十一功臣第一。[1]
霍光是西漢著名將領霍去病的同父異母之弟。其父霍仲孺先在平陽侯曹壽府中為吏,與平陽侯的侍女衛少兒私通生霍去病,后歸家娶妻生霍光。至霍去病在京城任將后,方知他的生身之父為霍仲孺。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二十一歲的霍去病以驃騎之職率兵出擊匈奴,路過河東,方與其父相認,并為其購買了大片田地房產及奴婢。當時,霍光僅十多歲。霍去病得勝還京時,遂將霍光帶至京都長安,將其安置于自己帳下,任郎官,后升為諸曹侍中,參謀軍事。兩年后,霍去病去世,霍光做了漢武帝的奉車都尉,享受光祿大夫待遇,負責保衛漢武帝的安全,所謂“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在跟隨漢武帝時期,他謹慎小心,受到漢武帝的極大信任,同時,他也從錯綜復雜的宮廷斗爭中得到鍛煉,為他以后主持政務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