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敗俱傷的故事
“兩敗俱傷”比喻斗爭的雙方都受到了損傷。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兩敗俱傷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兩敗俱傷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陳軫(zhěn)的人。他非常聰明,遇事總是能想出很多好辦法。有一次,他受到楚王的派遣,出使到秦國去。當時,韓、魏兩國互相攻打,打了一年多,仍然沒有分出勝負。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可一時也拿不定主意。秦惠王知道陳軫很有見識,便向他請教。
于是,陳軫講了卞(biàn)莊子刺虎的故事。從前,有一個叫卞莊子的人看見兩只老虎正要咬一頭牛,卞莊子見了,馬上拔出劍來,想沖過去與老虎搏斗。旁邊的人勸他說:“這兩只老虎正在爭吃一頭牛,爭著爭著就會互相撕咬,結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大的也會受傷。到那時,你再去刺殺那只受了傷的,一下子就把兩只老虎都解決了。”卞莊子覺得這個人講得很有道理,就遠遠地看著那兩只老虎。不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來,小老虎被咬死了,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傷。這時,卞莊子沖上去,刺死了受傷的大老虎,一下子就把兩只老虎都消滅了。
陳軫講完了這個故事,然后對秦惠王說:“現在韓、魏兩國長期戰爭,最后必然是弱國滅亡,強國受到很大的打擊。到時候如果您乘機把遭到削弱的強國打垮,不就一下子滅掉了兩國嗎?”秦惠王聽從了陳軫的意見,果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根據這個故事,后人便以“兩敗俱傷”作為成語,比喻斗爭的雙方都受到了損傷。
兩敗俱傷 ( liǎng bài jù shāng )
【解 釋】:敗:損失;俱:全。雖然有一方贏了,但是斗爭雙方都受到損傷,誰也沒得到較大利益。
【出 處】:宋·汪應辰《文定集·答梁子鋪》:"東漢之君子必欲與小人為敵,終于兩敗俱傷,而國隨以亡。"
【用 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表示斗爭。
【示 例】:鄭振鐸《桂公塘》:"還是講話了好,免得~。"
聞一多《文藝與愛國--紀念三月十八》:"這兩種運動合起來便能夠互收效益,分開來定要~。
【近義詞】:玉石俱焚、同歸于盡
【反義詞】:兩全其美
相關人物介紹:
陳軫,戰國時期縱橫家。許多成語,從他而來,比如畫蛇添足、卞莊刺虎。
陳軫憑借口舌之利,為齊國擊退楚國大軍。甚至張儀要陷害他,都被他巧妙地運用講故事的方式化解。即便是強大的秦王,也經常聽他的主意,甚至還因此大敗敵國。
陳軫(前354年-前292年),戰國時期之齊國人士。是舜帝姚重華之脈裔子孫,是周朝周武王所賜封的十二個大諸侯國之一陳國第十五任國君厲公陳躍之子陳完的后代。《戰國策•秦韓戰于濁澤》記載:公元前317年,陳軫獻緩兵之計,幫助楚懷王巧退秦韓兩軍合圍,導致秦韓兩國爆發“岸門之戰”自相殘殺,而楚國則坐山觀虎斗。陳軫的緩兵之計運用成功,解除了楚國被兩面夾擊的態勢,被楚懷王封為潁巛侯,是為潁巛陳氏始祖。
春秋時期因陳國內亂,陳國國君厲公陳躍之子陳完避難逃于齊國后又改姓田,稱田完,號敬仲。田完十一世孫田和發動政變奪取齊國政權,史稱“田氏代齊”。至秦滅六國田氏改姓王氏隱居,直至西漢中期改姓祖姓姚氏,西漢諫議上大夫翼州刺史姚平舉姚氏全族南遷荒野南蠻之地吳興郡[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并定長子為姚姓其余諸子分別姓媯、陳、王、虞、胡、陸、姫等姓,一則為了永續祖宗舜帝姚重華之血脈,二則為了分別承續夏、商、周時曾經用過的國號姓氏。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吳興姚氏是舜帝正統血脈,今已繁衍至一百四十幾代了,吳興姚氏---中華姚氏求正堂德府世家德主人姚丹萍即是舜帝姚重華的正統嫡裔血脈140世嫡孫。姚氏和陳氏都是舜帝血脈。
陳軫的故事:
戰國時候張儀和陳軫投靠到秦惠文王門下都受到重用。
不久張儀發現陳軫很有才干擔心日子一長秦王會冷落自己偏愛陳軫他便找機會在秦王面前說陳軫壞話。
一天他對秦惠文王說“大王經常讓陳軫往來于秦國和楚國之間現在楚國對秦國并不比以前友好對陳軫卻特別好。可見陳軫所作所為全是為他自己并不是誠心誠意為我們秦國做事。聽說陳軫還常將秦國機密泄露給楚國。作為大王的臣子他怎么能這樣做呢我不愿和這種人在一起做事。最近我又聽說他打算離開秦國到楚國去。要是這樣大王還不如先殺掉他。”
秦王很生氣馬上召見陳軫。一見面他就對陳軫說“聽說你想離開我這兒準備上哪去呢告訴我吧我好為你準備車馬呀。”
陳軫莫名其妙兩眼直盯著秦王。但他很快明白這里面話中有話于是鎮定地回答“我準備到楚國去。”
果然如此秦王對張儀的話更加深信不疑便強壓住怒火說“那張儀的話是真的”
原來是張儀在搗鬼陳軫頓時明白了。他不慌不忙地解釋說“這事不單張儀知道連過路的人都知道。我如果不忠于大王您。楚王又怎么會要我做他的臣子呢”
“既然這樣那你為什么將秦國機密泄露給楚國呢”
陳軫坦然一笑對秦王說“大王我這樣做正是為了順從張儀的計謀用來證明我是不是楚國的同黨呀。”秦王一聽糊涂了。
陳軫接著說“楚國有個人有兩個妾。有人勾引那個年紀大一些的妾遭一頓大罵。他又去勾引那個年紀輕一點的妾得一時歡暢。這個楚國人死了有人就問那個偷情者‘如果你要娶她們做妻子的話是愿意娶那個年紀大的呢還是娶那個年紀輕的呢’他回答說‘娶那個年紀大些的。’人們又問他‘年紀大的罵你年紀輕的喜歡你你為什么要娶那個年紀大的呢’他說‘處在她那時的地位我當然希望她答應我。她罵我說明她對丈夫很忠誠。要娶她為妻我當然也希望她對我忠貞不貳對那些勾引她的人破口大罵。’大王您想想看我身為秦國的臣子如果我常把秦國的機密泄露給楚國楚國會信任我、重用我嗎楚國會收留我嗎?我是不是楚國的同黨大王您該明白了吧”
秦惠王聽陳軫這么一說消除了疑慮更加信任陳軫給他更優厚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