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他的青州兵
編者按:曹操剛剛破降黃巾軍之際,公孫瓚應袁術之求,派遣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盟友陶謙屯發干以威脅占據冀州的袁紹。這應該就是青州兵的首戰。
曹操和他的青州兵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
公元184年二月,張角率“太平道”(黃老道支派)起義。義軍頭裹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號稱“黃巾軍”。由此,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宗教形式組織的農民起義──黃巾起義爆發。起義約十個月后,黃巾軍主力遭到官兵的鎮壓,最終失敗。
公元192年四、五月間,黃巾軍余部青州黃巾軍不斷壯大,人數達百余萬。青州黃巾軍的勢力向兗州方向擴展,并在東平附近斬殺兗州刺史劉岱。在曹操謀士陳宮的勸說下,濟北相鮑信、兗州治中萬潛等共推曹操為兗州牧。
曹操接替兗州牧后,立即率軍攻打青州黃巾軍。壽張一役,曹操輕敵戰敗,鮑信被義軍斬殺。但是,黃巾軍卻沒有乘勝追擊,反而給曹操送去了一份勸降信:“漢行已盡,黃家當立。天地之運,非君才力所能存也。”
黃巾軍的良苦用心,卻換來曹操的一頓痛罵。但是,他們竟然也不為難曹操,反而主動后撤,向濟北方向轉移。曹操卻跟黃巾軍杠上了,率軍窮追不舍。可惜的是,曹操的兵力實在太少,沒法一口氣吃下擁有30萬作戰部隊、100余萬隨軍家屬的黃巾軍。
到了九月份,不知道聽了曹操的什么甜言蜜語,強大的黃巾軍竟然向他投降了!青州黃巾軍投降后,曹操也沒有虧待他們:對于作戰人員,曹操從中挑選精壯之士,組建“青州兵”,仍讓他們保持原來的建制和名號;對于非作戰人員,曹操則把他們安頓下來,進行屯田,從事農業生產。
從此,青州兵跟隨曹操東征西討,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們也有犯錯誤的時候。公元194年,曹操攻打呂布。由于陳宮倒戈,開始的形勢對曹操非常不利。有一次,呂布的騎兵殺了過來,青州兵竟亂作一團,死去逃散。曹操在慌亂中墜馬,右手也被燒傷,在部將的死保下,才得以逃脫。事后,曹操卻沒有追究青州兵的責任。
公元197年,由于嬸嬸被曹操“收編”,張繡反水。曹操猝不及防,被張繡擊敗,損失慘重,軍隊也亂作一團。只有部將于禁在沉著應敵。路上,于禁看到十來個受傷的兄弟在裸奔,不禁大為奇怪。把他們攔下后,于禁要他們交待是怎么回事。兄弟們哭著告訴他:“我們被青州兵搶劫了!”于禁氣瘋了,率領部隊就向青州兵殺去。事后,曹操升了于禁的官,但是也沒有處理青州兵。青州兵也始終沒有離開過曹操。
在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青州黃巾軍主力無條件向曹投降(不是戰敗投降)。投誠后的青州黃巾軍,連家屬在內共計百余萬人,其中三十萬身強體健者,被曹操編成為具有相對獨立性的“青州兵”。至于那些沒被收為軍人的青州黃巾軍則專心從事農業生產,作后方補給。被編后的青州兵在曹操的管理下已與以前的流民武裝再不相同,并且不久后就投入戰斗。
曹操剛剛破降黃巾軍之際,公孫瓚應袁術之求,派遣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盟友陶謙屯發干以威脅占據冀州的袁紹。這應該就是青州兵的首戰。
當時陶謙的軍隊駐扎在東郡的轄地之內,而平原與高唐也與濟北國相鄰。因此,曹操便與袁紹一起進行了南北夾擊。結果完全擊破了袁紹的包圍圈,這一戰大概也是曹操同陶謙結怨的開始。
與此同時,青州兵朝著父子相繼、紀代為兵的職業代、世兵化方向發展。相關史料顯示,青州兵自從初平三年十二月被收編之后,至少存續了二十八年(192-220年)。假如不是世代為兵,這支隊伍就不可能維持那么長的時間。但這部隊又是怎樣滅亡的呢?無人可知。有人說這個隊伍從200年成為了第二批屯田軍戶。也許吧,但也無從考證。
但是在青州兵生存時,有一點是100%確定的,那就是青州兵只會聽曹操一人的命令。因此,當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剛一去世,處于洛陽的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根本不愿服從其他人包括曹操接班人曹丕的指揮,并因此在短期內造成了較大的混亂,要不是措置行當,甚至有可能釀成性質更為嚴重的動亂。但是從另一角度看,曹操還是有一定魅力的。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青州兵“擅擊鼓相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