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襲制度的由來
世襲或世襲制度是指某專權一代繼一代地保持在某個血緣家庭中的一種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社會概念。其中可分為政治世襲和經濟世襲兩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世襲制度的資料。
世界各地的人類社會的早期都曾出現過世襲制度的統治政權,其中多數為封建世襲制度。是古代爵位、官職的一種傳承制度。先秦時代,中國實行世卿世祿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們的爵位、封邑、官職都是父子相承的。這種世襲的次數理論上是無限的,直到改朝換代或占據這個爵位或官職的家族在政治斗爭中失敗為止。
夏啟子繼父位,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
啟——子繼父位(約前2070年)。啟,史稱夏啟,生卒年不詳,夏禹子。禹病死后繼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在位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縣西池下村里)。
禹在晚年的時候,各部落的首領曾推選夷人首領皋陶為禹繼承人。皋陶先死,又推舉伯益為繼承人。但禹暗地里卻為其子啟培養勢力,當禹死后,這些有權勢的貴族紛紛起來反對伯益,擁立禹的兒子啟繼位。啟趁勢殺了伯益,奪了王位。傳統的禪讓制度從此廢除,取而代之的以父傳子的王位世襲制。
同時,西邊的同姓諸侯有扈氏(陜西戶縣)更起兵反對。啟親領大軍討伐,大戰于甘(河南洛陽市西),剿滅了有扈氏。夏啟排除了這些干擾,鞏固了王權,正式確定了世襲制度,開始了我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為了使世襲王權為眾多的諸侯所確認,夏啟就在都城陽翟召集眾多的諸侯,舉行盛大的“鈞臺之享”。表明夏王朝的統治基礎,已經完全確定了。
當今世界還有多少個國家實行世襲制
實行世襲統治的國家,通常都是君主制國家。在當代世界,實行君主制的國家已經不多。據統計,目前世界上仍保留王室的國家有25個,約占全部國家和地區總數的12%。
這些君主制國家是:亞洲的日本、泰國、柬埔寨、文萊、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約旦、尼泊爾、不丹、阿曼、卡塔爾,歐洲的英國、荷蘭、比利時、瑞典、挪威、西班牙、摩納哥、盧森堡、丹麥、列支敦士登,非洲的萊索托、斯威士蘭、摩洛哥,大洋洲的湯加。
在這25個國家中,有3位女性君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荷蘭女王貝亞特麗克絲和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在男性君主中,稱謂也各有不同,當然最常見的還是“國王”。
君主制國家大體上分為兩類,即君主立憲制國家和君主專制國家。
在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中,君主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并不直接管理國家和領導政府,屬于“統而不治”。如日本、泰國、柬埔寨、英國、荷蘭、比利時、瑞典、挪威、西班牙、丹麥等國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
只有在君主專制的國家中,君主才是國家的核心,獨攬大權。如不丹、沙特、科威特、摩洛哥、斯威士蘭、約旦、湯加、摩納哥、阿曼、卡塔爾、文萊等國,就是實行君主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