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名人—孫權
導語:東吳大帝孫權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祖籍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據傳是春秋時期兵法家孫武的第22代孫,是孫堅的第二個兒子。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于常人。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群。曹操曾稱贊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東漢建安五年(200年),兄孫策病死,孫權繼位吳侯、討逆,領會稽太守,開始統領江東。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黃祖,并于其間收得大將甘寧。同年,漢丞相曹操南征,大敗宜城亭侯、左、豫州牧劉備。曹操占領江陵(南郡治所)后,給孫權寫信,執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魯肅、周瑜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與曹操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劉備的軍師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戰爭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與曹操決戰。周瑜用黃蓋計謀,以三萬人于赤壁大破曹操,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孫權
戰后,孫權與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須一帶對峙,各有勝負。其間孫權聯合劉備,將妹妹嫁入荊州。又從魯肅之計,將所據荊州部分的南郡暫與劉備。215年5月,征皖城,虜獲廬江太守朱光。同年劉備取蜀成功,孫權討還荊州,劉備不從。盛怒下的孫權以呂蒙為將,連下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亦起兵五萬赴公安,關羽將兵三萬于益陽與魯肅對峙,大戰一觸即發。然曹操于此時拔漢中,劉備面臨著極大的威脅,遂與孫權議和,歸還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土地。219年,劉備荊州守將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這時的孫權看到劉備逐漸做大,并以相當的兵力對自己構成威脅,旋即改變戰略,向曹操稱臣聯盟,以呂蒙為都督取下劉備所據荊州地,潘璋、朱然擒殺關羽。220年,曹丕取代漢稱帝,建國號大魏,史稱曹魏。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并隨即興兵問罪討伐東吳。孫權果斷任命39歲的陸遜為大都督迎擊劉備,于彝陵之戰大破蜀軍。222年,曹丕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其為吳王、大、領荊州牧,使其節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同年,曹魏三路伐吳,其中兩路各有勝敗,魏軍整體局面占優,然朱桓重創曹仁軍,扭轉了整個戰局,魏軍不如預期,魏軍只得引退。
223年,劉備病逝,蜀、吳互通使臣,關系緩和。226年,曹丕病逝,孫權乘機攻江夏,不克而還。 229年,孫權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為皇帝,建國號大吳,孫吳王朝正式成立,旋即遷都建業(今南京市)。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肥,卻敗于揚州都督滿寵。229年后,孫權多次出兵北伐,戰役較多,各有勝負。
孫權稱帝后曾大規模派人航海,加強對夷州(今臺灣)的聯系。又設置農官,實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晚年的孫權日益驕奢,寵信呂壹,賦役繁重、刑罰殘酷。立嗣之爭,孫權也犯下極大錯誤,多數名臣死于非命。自孫登夭折后,孫權先是廢了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后立幼子孫亮,這為日后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
252年,孫權病逝,終年七十一歲。謚號大皇帝,史稱東吳大帝。廟號太祖,在位二十四年。
乘馬射虎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218年10月),孫權親自騎著馬去庱亭這個地方射虎。他所騎乘的馬被老虎抓傷,孫權把雙戟投向老虎,老虎卻停了下來,孫權用戈攻擊老虎,才把老虎抓獲。 孫權每次打獵,常乘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馬鞍。張昭變色而前曰:“你用什么抵擋它?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于原野,驍勇于猛獸?如一旦有所危險,恐遭天下恥笑!”孫權謝張昭曰:“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己,于是做射虎車,間不置蓋,一人駕駛,自己坐在里面射獵。時有脫群之獸,犯其車,而權每手擊之以為樂。昭雖苦諫,孫權常笑而不答。
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草船借箭讓人傳為佳話。但是歷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出自孫權的。在赤壁打敗曹操之后,周瑜逐步取得了江陵地區。孫權又任命步騭為交州(今廣州一帶)刺史,步騭
領兵南下,將東吳的勢力擴展到了交州一帶。
后來曹操又南下和孫權在長江兩岸激戰,地點就在現在南京附近,當時的南京叫建業,是江東的都城。原來的都城在京口,即今江蘇省的鎮江,后來孫權遷到了建業,并修筑了石頭城。在和曹操激戰的時候,孫權親自乘船觀測敵情。曹操手下大將以為是來挑戰的,就想出擊,曹操則認為是孫權來觀察軍情的,不準出擊,只是增加了防備。孫權觀察完了,命令回本部大營,還命人奏樂助威。曹操見孫權竟有如此過人的膽略,江東的戰船井然有序,很是驚嘆:“以后生兒子就要生個像孫權這樣的,如果都像劉表那樣的兒子,連豬狗都不如。”
一次,孫權又乘船到曹操軍營前來刺探軍情,曹操命令放箭阻止。孫權所乘大船的一邊因為落滿羽箭,船開始傾斜,孫權立即命令將船掉頭,這樣另一邊也很快射滿了箭,船又平衡了,孫權這才下令回營。
軼事典故
黃龍下凡:傳說孫堅討伐董卓時,見洛陽的一間茅廁,出現一道紫色氣,便發現了孫權與傳國玉璽。據稱之所以孫權會被丟棄,是因為他的藍眼珠、紫頭發,被視為不祥之兆。但孫堅與孫策不相信,便將孫權帶回家撫養長大。結果后來孫堅和孫策雙雙戰死,大臣們非常恐慌,紛紛計劃離開吳國,也因此東吳變成了東無,也就是無人才之國,獨周瑜不離不棄,反繼續協助孫權,大臣們也陸續回返,而孫權也從此不再帶來災禍。
另一傳說是孫權之母吳氏夜夢紅日東升,黃龍入體,不久生下孫權。孫權長得奇特,藍眼睛,紫頭發,人們說有富貴之象。
《江表傳》記載,孫權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骨骼非常,形貌奇偉。孫權出生時,孫堅見他的容貌非常高興,認為此子將來必有富貴前程。
《搜神記》:吳夫人懷孫策時,夢見月亮飛入懷中,懷孫權時又夢見太陽入懷。孫堅聽過夫人的說法后,喜不自勝地斷言“日月乃陰陽的精華,是極為富貴的象征。”
廣納忠言
孫權非常喜歡喝酒,酒喝多了,往往會耽誤大事。不過,他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勸說,改正錯誤。這里介紹他能聽諷納諫的兩則小故事。
孫權當了吳王之后,就大擺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將要結束的時候,他親自起身,向大臣們行酒。走到騎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裝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孫權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于是孫權大怒,手持利劍要殺他。當時在座大臣都嚇得不敢勸阻,只有大司農劉基上前抱住了孫權,說:大王在飲酒之后,殺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當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誰知道呢?正是因為大王能廣招人才,容納賢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風而至,現在一下子廢棄了自己的好名聲,這樣做值嗎?孫權說:曹操尚且殺掉孔融,我為何不能殺虞翻呢?劉基說:曹操輕易害死賢人,天下人都反對他。而大王施行仁義,當與堯舜這樣的賢君相比,怎么可以與曹操相提并論呢?孫權聽罷,怒氣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于死罪。酒席后,孫權對手下人說:從今天起,我酒后說要殺人,你們都不要去殺。
又有一次,孫權在武昌臨釣臺飲酒,酩酊大醉后他叫人用水灑席上的大臣,并對大家說:今天飲酒,一定要醉倒在這里不可。當時,任輔吳的張昭板起臉孔,一言不發地離開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車內。孫權派人叫他回去,說:今天只不過是共同飲酒,取樂罷了,你為什么要發怒?張昭回答說:過去紂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長夜之飲,也是為了快樂,不認為是壞事。孫權聽了,一句話也不說,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立即撤了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