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家的故事讀后感
創造、擁有:新裝置、新設計或新方法者能更好地提高和影響人類生活水平、對人類社會未來發展有著巨大幫助,在人類發明史上作出偉大奉獻或在發明界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被稱為發明家,讀他們的故事總讓我們有很多感觸。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發明家的故事讀后感一
我從小就不愛讀課外書,但是這本書激起了我閱讀的興趣,是他讓我愛上了閱讀。
這本書是爸爸領著我在安陽新華書店購買工具書時,我無意中發現的。這本書的封面特別新穎,書中還有許多插圖,這些插圖是漫畫型的,人物全部是用黑線條勾勒出來的,人物的表情和長相特別幽默。最主要的是書中介紹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出一樣東西以及是怎樣想出點子的。
書中的故事情節很吸引人,就讓我舉一個例子吧!
萊特兄弟和他們不拍翅膀的飛機。飛行一直是人們魂牽夢繞的愿望之一,多年以來人們一直試圖把自己變成鳥——裝上拍動的翅膀,可以在空中自由飛翔,但都沒有實現。一個真正令人滿意的飛行器必須要滿足五個條件:1、從地面起飛,2、停在空中,3、推動自己前進,4、飛向自己喜歡的方向,5、盡可能完美的著陸。萊特兄弟經過多次試驗發現可扭曲機翼的雙翼飛機應該更容易控制,令右翼的后沿向上并令左翼的后沿向下可促使右翼下降而左翼上升,可以使飛機向右拐彎,神奇吧!
讀了這本書以后,我的感受是: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發明家。找出你感興趣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持之以恒、開動腦筋、多次試驗后找出解決的方案,申請專利、你就出了名,推廣應用、你就變得非常富有,然后你就會變成發明家——名人大腕。
發明家的故事讀后感二
周末,一凡讓我與其共讀《發明家和他們千奇百怪的點子》這本書,說這是老師要求的作業。坐下靜思,不禁被老師們執著敬業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愫所震撼。
《發明家和他們千奇百怪的點子》一書給我的印象是:封面新穎,書中的插圖全用黑粗線條勾勒,手法夸張,極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書寫的內容層次分明,圖文并茂,分步驟詳細介紹了發明的起因、發明引用的原理、發明的過程及結果;孩子閱讀可以使其增加視野,開拓思路,從而給孩子的思維插上飛翔的翅膀。
讀完此書,我和一個高尚的靈魂接觸了!
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教育不只是老師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不是老師把做人的道理填鴨式地交給學生。在實踐教學中,老師是否可以經常與學生進行互動,走到孩子的中間,充當他們的一員,與其交流、溝通、合作、互動,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們的興趣發展方向,提高孩子的創新意識。
“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教育理論的核心。 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們理想的教育。要積極創設情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擇富有生活氣息的內容進行教學,“寓教于樂,情景創設”。
一個優秀的孩子,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會做夢的孩子。只有具有強烈的沖動、愿望、才能夠提出問題,才會自找“麻煩”,也才能擁有創造性的生活。作為人師,要大膽鼓勵,積極引導,要點燃孩子的志向,使其激情奔放。
發明家的故事讀后感三
《諾貝爾傳記》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苦難少年成長為一個發明家并進而取得成功的故事。故事的主角諾貝爾經歷了美國之行、父親破產、弟弟之死、制作硝化甘油、制作黃色炸藥等重大事件,愛情、親情、友情都經歷了一些考驗。
諾貝爾所經歷的挫折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他自小家境貧寒,出生時就遇上父親破產。三十歲之前他的物質生活一直窮苦不堪,但父親的激勵,以及他自己堅持不斷的學習,為他傳奇的一生奠定了精神基礎。
他擁有著科學家們共有的美好品質:努力,對科學充滿熱情和犧牲奉獻精神。因為研究炸藥,許多人包括他的弟弟都因事故而死,但他依然排除萬難,堅持了下來。為了嘗試生產炸藥,他甚至只能在海上成立“船上化工廠”。
他留下了不少寓意深刻的名言:“生命,那是自然付給人類雕琢的寶石”,“人類從新發現得到的好處總要比壞處多”,“我看不出我應得到任何榮譽,我對此也沒有興趣”。這些話指引著后世科學家們對科學執著追求,成為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并做了偉大而正確的精神引航。
作為世界著名科學家、發明家,諾貝爾以百折不撓的頑強毅力、苦行僧般的工作方式和特殊的想象力,以他畢生的科學研究成果與杰出的發明創造為人類社會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的淡泊名利更是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