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愛子故事
歷史上有很多寵愛子的人他們的故事源遠流長,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歷史愛子故事,希望能幫到大家。
歷史愛子故事篇一
鄭板橋在外地做官,不方便帶上小寶,就把小寶留在弟弟鄭墨那里,由弟弟代為照顧,鄭墨知道小寶對于哥哥意義非凡,就對小寶很好,小寶有時候會欺負附近的小孩,還稱自己的父親是大官。后來鄭板橋知道這件事情,連忙寫信給鄭墨,說的是我不惑之年才得到小寶這個孩子,我很愛他,但是愛比教育更重要,意思就是請弟弟嚴加管教,不能放縱他。
后來小寶帶在鄭板橋身邊親自撫養,有年正好鬧饑荒,家家都沒有多余的糧食,小寶一直嚷著餓,小寶的媽媽就把一家人省下來的玉米窩頭給了他,小寶很高興拿在手里,還沒來得及吃,在門口的時候看到有個小女孩也是餓得不行,看見他手里的窩頭就兩眼發光,小寶想都沒想就把手里的窩頭分些給她,鄭板橋正好看到這一幕,非常高興,表揚了小寶。
鄭板橋臨終的時候,叫小寶到床前,讓小寶去做一個饅頭給自己,等小寶做好饅頭回來,他已經去世了。小寶放聲大哭,突然看到父親為他留下的字條,上面寫的是做事的時候不要怕流汗,吃東西要吃自己的才能心安,自己的事情靠自己,靠天靠地靠其他人幫忙,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男子漢。
鄭板橋愛子并不是一味的溺愛,他在寵愛和教育之間把握的非常好,不得不說他是一個明智的父親。
歷史愛子故事篇二
努爾哈赤之所以能一統女真各部,開創后金帝國的霸業,除了依靠一班赤膽忠心的伙伴之外,就是依靠一幫如狼似虎的子侄了。
提及努爾哈赤的兒子,大家肯定都想到皇太極、多爾袞,這兩位一個是大清開國皇帝,一個是叱咤風云的皇父攝政王。
今天朱言要給大家講講另外一位,他是多爾袞的同母弟弟、努爾哈赤的十五子,名叫多鐸!
按照后金之制,努兒哈赤之子均稱“臺吉”(后稱“阿哥”),成年后可晉升為貝勒。爵位不同,權勢大異。
但并非所有的“臺吉”均能以年歲晉封為貝勒,這得看本事,更得看出身!
《東華錄》卷一謂:“繼立太妃烏喇納喇氏生子三:長阿濟格、次多爾袞、次多鐸。”
這里說到的烏喇納喇氏,我們知道的更多的可能是她的名字:阿巴亥,那位曾經與大貝勒代善曖昧過的女人。
美麗的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第三位正室,這樣看來,多鐸與同胞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同屬嫡出。
歷史愛子故事篇三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
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后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看了歷史愛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