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的演講稿
演講歷史故事時的演講稿怎么寫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歷史故事的演講稿,希望能幫到你。
歷史故事的演講稿篇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無人需要的數字》。
愛爾蘭作家伯明罕年輕時曾在一所鄉村小學做過多年的教師。那所學校既偏僻又破舊,校舍是由廢棄的農場改造而成的,學生最多時也沒過百,一片沒有任何體育設施的空地是孩子們課間嬉戲玩耍的樂園。加上伯明罕,學校共有三名教師,這兩名教師因為忍受不了學校的艱苦和荒涼,相繼離開了學校,只留下伯明罕這唯一的教師兼校長堅守在學校。
伯明罕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將自己的所學所悟傳授給一個個天真爛漫的學生,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吃住都在學校,環境惡劣,條件艱苦,除了學生,一年難得見到幾個人,這些對他來說都不算什么,最令他受不了的是,每年他都得幾次徒步40里地到當地的教育部門送各種報表。
有些報表在他看來純屬浪費時間,毫無一點用處。比如有一個報表要求每個學校每年報送一次校舍的面積,自從伯明罕來到這個鄉村學校,校舍面積從來就沒有過一平方米的增減。伯明罕有一次負氣地拒送這張表格,沒過多久,教育部門就派人光顧了這所幾乎被人遺忘的學校,警告伯明罕說,如果再不按時報送他們所要求的各種報表,他們就將關閉這所學校。從那以后,伯明罕雖然心中充滿不滿,但再也不敢怠慢。
前幾年,伯明罕都是如實地填寫那個不變的數字,表格送上去后就如同石沉大海,再無任何反應。這一年,伯明罕突發奇想,決定變化一下數字,他將校舍面積乘二以后得出的數字填在了報表上,報上去后仍然沒有得到任何反饋。第二年,他將數字在上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倍,仍然是沒人理睬。此后數年,他都如法炮制,一次增加一倍,不斷膨脹的數字絲毫沒有引起教育部門的注意。直到有一年,伯明罕望著自己填寫的數字,決定計算一下,如果自己的學校真有這么大面積校舍的話,那究竟有多大。計算出的結果令他大吃一驚,他上報的"學校"太大了,不僅遠遠大于圣保羅大教堂,而且遠大于愛爾蘭的任何一所學校,甚至還大于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
伯明罕暗自猜測,校舍面積不斷擴大符合教育官員的要求,所以雖然沒有任何反饋,但也沒人來學校找事。
如果將校舍面積縮小,教育部門會不會派人來查訪呢?伯明罕將大得驚人的校舍面積縮小了一半報了上去,幾個月過去了,仍然沒人理睬。以后幾年,伯明罕都成倍縮小數字,直到他告別學校,都沒有見到教育官員的影子。
伯明罕最終明白,他所上報的大大小小的數字,其實根本沒有一個人會哪怕是心不在焉地瞄上一眼,沒有人需要這個數字,他們需要的只是那張報表,不,他們連報表也不需要,需要報表的是流于形式的所謂的條款、規章、規定或制度。
多年以后,伯明罕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段經歷,他說:"我漸漸認識到:條款、規章、規定或制度并不可惡,可惡的是那些隨意制訂并機械而刻板地使用它們的官員們。這段經歷給我的最大幫助是,它讓我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地領悟到了——什么叫形式主義,什么叫官僚?!"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歷史故事的演講稿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七年級五班的衡奕銘,今天我為大家講一個歷史故事——《陳勝吳廣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又稱大澤鄉起義. 是秦朝末年的農民起義,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直接導致了秦朝的滅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hài]即位,即秦二 世。秦二世是個昏庸殘暴的皇帝。在他的統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賦稅負擔更為沉重,刑法愈加嚴格和殘酷。廣大勞動人民在饑餓與死亡線上掙扎,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導致了起義的爆發。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發淮河流域的900 名貧苦農民去防守漁陽。傭農出身的陳勝和貧農出身的吳廣被指定為屯長。 不巧,連日來暴雨不止,大水淹沒道路,隊伍被困在駐地。大伙屈指一算,到達漁陽已誤了限期。秦法規定,誤了限期,就要殺頭。陳勝和吳廣在一起商議:如果大伙逃走的話,逮住了要被處死;不如起來反抗暴秦,創立新國,也許還有活路。為了點燃起義的烈火,他們決定利用當時民眾中的迷信思想,把大家組織起來。他倆馬上取來一方絹巾,用朱砂寫下“陳勝王”三個字,塞在一條魚的肚子里,派人拿到集市上去賣。買走這條魚的人,剖開魚肚,發現了那塊絹巾,吃驚地大喊起來。事情很快傳開了,全隊的人都感到非常驚奇。到了夜間,陳勝又派吳廣躲在營房附近的神祠里,點亮燈籠,裝作狐貍的聲音叫喊道:“大楚興,陳勝王!”第二天清晨,事情又傳播開來。大伙交頭接耳,議論不休,看見陳勝走過,個個都對他投以異樣的目光。 吳廣素來對人親切,同伴們都肯替他出力。這天,秦朝派來領隊的兩個軍官喝醉了酒,吳廣就在他們面前故意揚言要逃走,有心惹惱他們。果然不出所料,這兩個軍官大發雷霆。其中一個揚起鞭子使勁地抽打吳廣,最后,竟拔出劍來朝吳廣劈去。這時,吳廣猛撲過來,奪過他手中的劍,反手把這個軍官刺死了。陳勝趁機向前相助,把另一個軍官也殺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