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歷史故事
同仁堂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你知道關于它的故事嗎?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同仁堂歷史故事。歡迎欣賞閱讀。
同仁堂歷史故事篇1
相傳康熙皇帝得了一種怪病,宮中御醫把所有的名貴藥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見病情好轉,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藥。
這天,康熙獨自出宮微服夜游,來到一條街上,發現有一個小藥鋪。此時,已是夜深人靜,小藥鋪里卻燈火通明,還聽到那里傳來讀書聲??滴跣南?,宮中御醫不過是一些庸才,沒有什么真本事,真正的人才還是在民間。自古道小藥鋪內有人參,我何不來這里看看?于是,康熙便上前敲門。
進屋后,康熙見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正在燭光下夜讀,猜想,他一定是這小藥鋪的郎中了。郎中見有來客夜訪,便問:“閣下深夜造訪有何見教?”康熙說:“深夜登門,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渾身發癢,遍體起紅點子。不知是何原因?請了好多名醫,都沒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給看一看?”郎中說:“好,請你脫去上衣,讓我看一看。”
康熙脫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說:“閣下不必擔心,你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長期吃人參,火氣上攻,因此起了紅點子,以致發癢。”
康熙問:“此病能根治嗎?”
郎中很肯定地說:“不難。只要用些藥就會好的。”說著,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個罐子,鋪開一個包袱,把罐子里的藥全部倒出來,足有七八斤重。
康熙不覺一愣,說:“先生,這么多藥,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這是大黃,不是讓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這八斤大黃,煮水百斤,放入缸內,等水溫適中,便入缸洗浴,少則三次,多則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宮中御醫那么多奇方妙藥都不管事,莫非他這不值錢的大黃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見康熙面有疑色,便笑著說:“閣下請放心,我決不會訛你錢財,這藥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
康熙說:“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謝。”康熙回到宮中,按郎中所囑,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頓時覺得渾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連洗三遍之后,竟然全身不癢,再一細看,身上的紅點子一個也沒有了。
康熙十分高興,第四天又微服來到小藥鋪。郎中一見康熙面帶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于是故意說:“閣下今天是送藥錢來的?”
康熙說:“正是。先生,你說要多少錢?”
郎中哈哈大笑:“見笑了,那天晚上見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說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還是分文不收。我見你氣宇非凡,只想跟你交個朋友罷了,請問,閣下尊姓大名?”康熙微微一笑:“學生姓黃,字天星,一介書生。”
郎中一聽高興地說道:“我叫趙桂堂,也是一個窮書生。父親立志讓我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可誰知天不遂人愿,多次名落孫山,如今只好在京城開一個小藥鋪,一面行醫,一面攻讀,希望有朝一日能來個魚躍龍門。”
康熙說道:“趙兄,常言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依你高超的醫術,我可以力薦你進宮擔任御醫,豈不是魚躍龍門了嗎?”
趙桂堂笑了笑說:“你錯了。我以為,行醫者應為普天下百姓著想,為他們排憂解難。進皇宮當御醫,盡管享盡榮華富貴,可不能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愿,醫有何益?”
康熙一聽,不禁說:“趙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請恕我直言,既然你屢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醫道上大展前程?”趙桂堂說:“我也是這么想呀,只是行醫也非易事,我沒有這么多的本錢,空有淩云之志,也難有大的發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后發了大財,資助我一把,幫我建一座大藥堂,也算我沒有白給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聽毫不猶豫地說:“若真要建藥堂,叫什么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這個名字怎么樣?”
趙桂堂見他當真,便笑著說:“剛才我是一句玩笑話,你莫當真。再說,建大藥堂需一大筆錢,誰知道你何時才能發大財呢?這是云彩邊上的事,遠著哩。”
康熙說:“眼下不妨試試。”說著從桌子上拿起筆來,順手寫了一張字條,又蓋上印章,然后說:“趙兄,明天你到內務府衙門去一趟,那兒有我的一位朋友,說不定真能管事。”說完,告辭而去。趙桂堂看著匆匆離去的黃先生,心想這還是個怪人呢。
第二天,趙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著字條找到內務府衙門。遞上字條不一會兒,就出來一個太監,把趙桂堂領進門內,走過一所院子后,又來到一個大屋子前,太監打開屋門,朝里一指說:“趙先生,這些夠不夠你的藥錢?”
趙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驚,只見滿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銀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兒了。這時,只聽太監說:“趙先生,萬歲爺有旨,你給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愿以償了吧。”趙桂堂這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并不介意要跟他交個朋友的黃兄,竟是當今皇上,真后悔當初自己的荒唐,怎么一點兒也沒有察覺出來。
果然,沒過幾天,一座大藥鋪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趙桂堂搬進新居開業典禮之時,怎么也沒想到康熙皇帝竟親自前來祝賀,慌得趙桂堂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著說:“你莫要心慌意亂,你的藥錢我可是還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從此之后,北京城便有了一個很有名氣的“同仁堂”大藥房。
同仁堂歷史故事篇2
當年樂平泉過世后,許葉芬接替他主管同仁堂的偌大家業。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八國聯軍撤出北京,許葉芬也回到慘遭洗劫的北京同仁堂藥店重拾家業??吹诫m經侵略軍踐踏搶掠,但樂家的房產尚在,又看到大柵欄的“樂家老鋪”只燒了門庭,沒有禍及房屋主體時,才大大松了口氣。雖然剛剛經過一場劫難,自然會遇到許多困難,可是許葉芬并不因此放松管理,也不降低標準。
同仁堂有一種藥叫作“紫雪”。據《同仁堂藥目》載,它屬于“傷寒門”:“療傷寒一切積熱瘟毒,發斑隱疹不透,口燥舌干,熱閉神昏,狂言亂語,邪熱發黃,瘟疫時氣,小兒急熱驚癇,并皆治之。”
紫雪的處方很獨特,它不僅需要滑石、石膏、磁石等礦物藥,還需要沉香、元參、犀角、羚羊角、牛黃等貴重的細料。這還不算,它還規定,需要用“黃金百兩”。這是有根據的,《本草綱目》就認為:“食金,鎮精神,堅骨髓,通利五臟邪氣。”
可是同仁堂經過八國聯軍入侵的戰亂,損失巨大,制紫雪的百兩黃金也不知去向,有人說是被洋鬼子盜走了,有人說是出了內鬼,而同仁堂一時又無力籌集到這么多黃金,怎么辦?
有人就出主意說:“沒有黃金百兩就算了。其實,有些藥鋪制作紫雪時,壓根兒就沒有用金子。再說了,咱們就是用了‘黃金百兩’,又有誰知道呢?”
許葉芬一聽,臉上掛了色,厲聲喝斥道:“怎么,要砸同仁堂的牌子?”
此言一出,不單是說這話的人,所有在場的人都愣了。他們都知道夫人治店雖嚴,卻不輕易發脾氣。許葉芬問那位進言的人:“你可知道祖上的遺訓嗎?”
那人頭上沁著汗珠子,背著祖上的遺訓:“記得,記得,‘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還有,咱們有句話是怎么說的?”許葉芬仍然板著臉。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哼,我還以為你把祖上的教誨都忘了呢!”許葉芬說,“祖上還有話,‘古方無不效之理,因修合未工,品味不正故不能應癥耳。’這紫雪是同仁堂的名藥,就因為制作時不敢省人工,不敢減物力,修合必求工,品味必求正,才能蜚聲天下。如果因為沒有人看到,就不依古法炮制,那還能保證藥效嗎?豈不是欺神靈,騙鬼神,辱沒祖宗,有負天下人嗎?”
那人連說:“您說得對,您說得對。”可他心里卻在想,“您說的是對,可是沒有黃金百兩,您又能怎么辦呢?”
過了一會兒,許葉芬的氣平了,才發話說,把樂家的女眷都召集來。女眷都知道,樂家沒有大事,不會把她們召來,可誰都不知道是什么事,不免有些緊張。
待女眷齊集之后,許葉芬把詳情道了一番,然后問大家,有什么辦法能在造紫雪時加入“黃金百兩”。女眷們面面相覷,誰都拿不出辦法來。這時,夫人說:“既然都拿不出法子來,我倒有個法子,不過……”
許葉芬說到這兒不說了,只是吩咐了丫鬟幾句。不一會兒,丫鬟拿來了老夫人的幾件金首飾,往擺在當中的一張幾案上一放。女眷們一看就明白了,老夫人是讓她們捐首飾,用這個辦法解決“黃金百兩”的難題。既然這事關系到同仁堂的藥能不能保證質量,老夫人又帶了頭,女眷們也就紛紛捐出了自己的金首飾,有的摘下了耳環,有的退下了手鐲,有的取下了發簪。這么一來,終于湊出了百兩黃金。在制作紫雪的日日夜夜中,許葉芬一直在旁監制,確保了古方紫雪的質量。
同仁堂歷史故事篇3
六六九年 (清康熙八年)樂顯揚創辦同仁堂藥室。 一七零二年 樂鳳鳴將藥鋪遷至前門大柵欄路南。 一七零六年 樂鳳鳴在宮廷秘方、民間驗方、祖傳配方基礎上總結前人制藥經驗,完成了《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書,該書序言明確提出‘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訓條,成為歷代同仁堂人的制藥原則。
一七二三年 (清雍正元年)由皇帝欽定同仁堂供奉清宮御藥房用藥,獨辦官藥,歷經八代皇帝,188年之久。 一九四八年 樂氏第十三代傳人樂松生接任同仁堂經理。 一九五四年 同仁堂率先實行了公私合營。
一九五五年 同仁堂經理樂松生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的親切接見,同年被選為北京市人大代表,并出任北京市副。歷任全國一、二、三屆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任委員。
一九五六年 樂松生經理代表北京工商界在天安門城樓向毛澤東主席、劉少奇主席、周恩來遞交北京市私營企業全面實行公私合營的喜報。 一九五七年 同仁堂中藥提煉廠正式成立,開創中藥西制的先河。 一九七九年 同仁堂廠、店 牌號得以恢復。
看了同仁堂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