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是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講述歷史故事,可以讓人們了解和傳承歷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中國古代歷史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篇1
郭守敬歷法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就重視吸收漢族的讀書人,幫助籌劃朝政大事。他重用一個漢族謀士劉秉忠。忽必烈稱帝和定國號為元,都是劉秉忠的主意。后來,劉秉忠又向忽必烈薦引了一些朋友、學生,也一個個擔任了元朝初年的重要官員。其中有一個是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
郭守敬是邢州(今河北邢臺)人。他祖父郭榮學識淵博,不但通曉經(jīng)書,對數(shù)學、天文、水利等都有研究。郭守敬少年時候,在祖父的影響下,對科學發(fā)生濃厚的興趣。那時候,劉秉忠和他的朋友張文謙等正在邢州西南紫金山講學,郭榮把他孫子送到劉秉忠那里學習。郭守敬在那里認識了許多愛好科學的朋友,學問就長進得更快。
忽必烈統(tǒng)一北方以后,為了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決定整治水利,征求這方面的人材。張文謙把郭守敬推薦給忽必烈,忽必烈很快就在開平(今內(nèi)蒙古正藍旗東)召見郭守敬。郭守敬對北方水利情況十分熟悉,當時就提出六條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聽了十分滿意,每聽完一條,就點頭贊許。最后,他很感慨地說:“讓這樣的人去辦事,才不會是擺空架子吃閑飯的呢。”接見以后,就派郭守敬擔任提舉各路河渠的職務(wù),經(jīng)辦河道水利的事。
過了兩年,郭守敬又被派到西夏一帶去整治水利。那里經(jīng)過多年戰(zhàn)亂,河道淤塞,土地荒蕪,生產(chǎn)遭到嚴重破壞。郭守敬到了西夏,經(jīng)過詳細勘察以后,發(fā)動民工疏浚了一批原有的渠道、水壩,還開挖了一些新河道。不出一年時間,這一帶九百多萬畝農(nóng)田灌溉暢達,糧食豐收,百姓的生活也都改善了。
為了加強大都到江南的交通運輸,忽必烈又派郭守敬去勘測水路交通情況。經(jīng)過郭守敬的勘測、設(shè)計,不但修通了原來的運河,還新開鑿了一條從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這樣,從江南到大都的水路運輸,就暢通無阻了。
元世祖滅南宋以后,更加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恢復(f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要利用歷法。過去,蒙古一直使用金朝頒布的歷法,這種歷法誤差很大,連農(nóng)業(yè)上常常使用的節(jié)氣也算不準。元朝征服江南以后,南方用的又是另一種歷法,南北歷法不一樣,更容易造成紊亂。元世祖決定統(tǒng)一制訂一個新歷法。他下令成立了一個編訂歷法的機構(gòu),名叫太史局(后來叫太史院)。負責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學王恂。郭守敬因為精通天文、歷法,也被朝廷從水利部門調(diào)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辦改歷工作。
修訂歷法工作一開始,郭守敬就提出:研究歷法先要重視觀測,而觀測必須依靠儀表。原來從開封運來的有一架觀察天象的大型渾天儀,已經(jīng)陳舊不堪,得不到可靠的數(shù)據(jù)。郭守敬設(shè)計一套新的儀器。他覺得原來的.渾天儀結(jié)構(gòu)復(fù)雜,使用不方便,還創(chuàng)制了一種結(jié)構(gòu)比較簡單、刻度精密的簡儀。他制作的儀器,精巧和準確程度都比舊的儀器高得多。有了好的儀器,還要進行精確的實地觀測。公元1279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報告的時候,提出在太史院里建造一座新的司天臺,同時在全國范圍進行大規(guī)模的天文測量的打算。這個大膽的計劃馬上得到元世祖批準。
經(jīng)過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國各地設(shè)立了二十七個測點。最北的測點是鐵勒(在今西伯利亞的葉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測點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島上),選派了十四個監(jiān)候官員分別到各地進行觀測。郭守敬也親自帶人到幾個重要的觀測點去觀測。各地的觀測點把得到的數(shù)據(jù)全部匯總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據(jù)大量數(shù)據(jù),花了兩年的時間,編出了一部新的歷法,叫《授時歷》。這種新歷法,比舊歷法精確得多。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同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只相差26秒。這部歷法同現(xiàn)在通行的格里歷(即公歷)一年的周期相同。但是郭守敬的《授時歷》比歐洲人確立公歷的時間要早三百零二年。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篇2
顏真卿剛強不屈
經(jīng)過安史之亂,唐王朝從強盛轉(zhuǎn)向衰落。各地節(jié)度使乘機割據(jù)地盤,擴大兵力,造成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唐代宗死后,他的兒子李適即位,就是唐德宗。唐德宗想改變藩鎮(zhèn)專權(quán)的局面,結(jié)果引起了藩鎮(zhèn)叛亂。唐德宗派兵討伐的結(jié)果,叛亂不但沒有平定,反而蔓延開來了。
公元782年,有五個藩鎮(zhèn)叛亂,其中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兵勢最強。他自稱天下都元帥,向唐境進攻。
五鎮(zhèn)叛亂,使朝廷大為震驚。唐德宗找宰相盧杞商量,盧杞說:“不要緊。只要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勸導(dǎo)他們,用不到動一刀一槍,就能把叛亂平息下來。”
唐德宗問盧杞說:“你看派誰去合適?”
盧杞推薦年老的太子太師顏真卿,唐德宗馬上同意。
顏真卿是當時一個很有威望的老臣。安史之亂前,他擔任平原太守。安祿山發(fā)動叛亂后,河北各郡大都被叛軍占領(lǐng),只有平原城因為顏真卿堅決抵抗,沒有陷落。后來,他的堂兄顏杲卿在藁城起兵,河北十七郡響應(yīng),大家公推顏真卿做盟主。在抗擊安史叛軍中,立了大功。唐代宗的時候,他被封為魯郡公。所以,人們又稱他顏魯公。
顏真卿又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他寫的字雄渾剛健,挺拔有力,表現(xiàn)了他的剛強性格。后來,人們把他的`字體稱為“顏體”。
顏真卿為人正直,常常被奸人誣陷排擠,只是因為他的威望高,一些奸人不得不表面上尊重他。宰相盧杞是個心狠手辣的人。他忌恨顏真卿,平時沒法下手,這一回,趁藩鎮(zhèn)叛亂的機會,派顏真卿去做勸導(dǎo)工作,是成心陷害他。
這時候,顏真卿已經(jīng)是七十開外的老人了。許多文武官員聽說朝廷派他到叛鎮(zhèn)那里去,都為他的安全擔心。但是,顏真卿卻不在乎,帶了幾個隨從就到淮西去了。
李希烈聽到顏真卿來了,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在見面的時候,叫他的部將和養(yǎng)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廳堂內(nèi)外。顏真卿剛剛開始勸說李希烈停止叛亂,那些部將、養(yǎng)子就沖了上來,個個手里拿著明晃晃的尖刀,圍住顏真卿又是謾罵,又是威脅,擺出要殺他的架勢。顏真卿毫不畏懼,面不改色,朝著他們冷笑。
李希烈假惺惺站起來護住顏真卿,命令他的養(yǎng)子退出。接著,把顏真卿送到驛館里,企圖慢慢軟化他。
過了幾天,四個叛鎮(zhèn)的頭目都派使者來跟李希烈聯(lián)絡(luò),勸李希烈即位稱帝。李希烈大擺筵席招待他們,也請顏真卿參加。
叛鎮(zhèn)派來的使者見到顏真卿來了,都向李希烈祝賀說:“早就聽到顏太師德高望重,現(xiàn)在元帥將要即位稱帝,正好太師來到這里,不是有了現(xiàn)成的宰相嗎?”
顏真卿揚起眉毛,朝著四個使者罵道:“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年紀快八十了,要殺要剮都不怕,難道會受你們的誘惑,怕你們的威脅嗎?”
四名使者被顏真卿凜然的神色嚇住了,縮著脖子說不出話來。
李希烈拿他沒辦法,只好把顏真卿關(guān)起來,派兵士監(jiān)視著。兵士們在院子里掘了一個一丈見方的土坑,揚言要把顏真卿活埋在坑里。第二天,李希烈來看他,顏真卿對李希烈說:“我的死活已經(jīng)定了,何必玩弄這些花招。你把我一刀砍了,豈不痛快!”
過了一年,李希烈自稱楚帝,又派部將逼顏真卿投降。兵士們在關(guān)禁顏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澆足了油,威脅顏真卿說:“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燒!”
顏真卿二話沒說,就縱身往柴火跳去,叛將們連忙把他攔住,向李希烈回報。
李希烈想盡辦法,沒有能使顏真卿屈服,就派人逼迫顏真卿自殺了。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篇3
公元前496年,吳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chāi)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
兩年后,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王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美女西施和珍寶去賄(huì)賂(lù)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西施,說:“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請您饒恕他。”伍子胥(xū)站出來大聲反對道:“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lǐ)精明強干,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后定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jīng)不足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yīng)了越國的請求,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后,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于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后,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后,立志發(fā)憤圖強,準備復(fù)仇。他晚上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還在房子里掛上一只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后就嘗嘗苦膽,并讓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自己親自到田里與農(nóng)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jīng)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于兵精糧足,轉(zhuǎn)弱為強。
再說吳王夫差自從戰(zhàn)勝越國后,沉迷于西施的美色,過著驕奢(shē)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聽信奸臣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jīng)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lǐng)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后,急忙帶兵回國,并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jīng)是強弩(nǔ)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屢戰(zhàn)屢敗。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后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篇4
劉邦很得意地進入了咸陽城,并以“關(guān)中王”自居。看著富麗堂皇的宮殿,劉邦有些留戀起來,準備就此住下,享受享受。妹夫樊噲勸他注意天下還沒有平定,別忘了秦的前車之鑒。劉邦根本聽不進去,直到張良親自來勸,他這才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于是,劉邦將軍隊撤退到了灞上。
劉邦到達灞上之后,便召集當?shù)氐拿浚退麄兗s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廢除,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項羽在打敗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領(lǐng)兵直奔關(guān)中而來,爭奪做天下王的資格。等到了函谷關(guān),見劉邦不但已經(jīng)平定了關(guān)中,而且還派兵把守函谷關(guān),不由得大怒,立即命令英布領(lǐng)兵攻下了函谷關(guān),然后領(lǐng)兵四十萬直奔咸陽,駐扎在了戲下(現(xiàn)在的陜西臨潼東北的戲水西岸)。劉邦的屬下曹無傷對劉邦很不滿,為了得到更大的官職,他暗地里派人向項羽挑撥說、“沛公劉邦想在關(guān)中做王,然后讓子嬰做宰相,自己將秦的財物都納入私囊。”項羽聽了不禁火冒三丈,范曾也勸他趁機除掉劉邦這個對手。項羽就下令準備,要在第二天進攻。這時的劉邦在兵力上無法和強大的項羽相抗衡,他只有十萬軍隊,不可能戰(zhàn)勝項羽的四十萬精兵。最后是項羽 的叔叔項伯“救”了劉邦、項伯和劉邦的謀士張良很要好,見項羽要進攻了,便連夜?jié)撊霠I中找到張良,讓他趕緊走,以免被殺。張良卻說不能丟下劉邦,就將消息透露給了劉邦。驚慌之下,劉邦趕忙向張良要計策,張良讓劉邦趕緊去見項伯,說明自己沒有野心和項羽爭奪王位。
于是,劉邦設(shè)盛宴招待項伯,還和他約定為親家。他對項伯說、“我自從入關(guān)之后,沒有敢占有絲毫財物,將吏民進行登記造冊,把府庫封存起來,就是等著將軍來的。我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關(guān),并不是阻止將軍你們?nèi)腙P(guān),而是更好地守好關(guān)中地區(qū),也防止強盜入侵。我和將士們?nèi)找苟寂瓮麑④娔銈兡茉琰c來,怎么會有造反之心呢?請您回去務(wù)必向項羽將軍說明此事,消除誤會。”項伯滿口答應(yīng),然后對劉邦說、“將軍你明天一定要到我們的營帳親自向項羽說明情況,當面賠禮才能得到項羽的原諒。”劉邦聽了也答應(yīng)了。
項伯當天夜里就返回了軍營,他對項羽說、“因為沛公先行進入關(guān)中,為我們掃除了入關(guān)的障礙,我們這才能順利地通過函谷關(guān),沛公是有功勞的人,我們不應(yīng)該猜疑他,應(yīng)該真誠相待。”項羽聽了,便決定不再進攻劉邦。
第二天,劉邦如約來到了項羽的.軍營,只帶了樊噲、張良和一百名精銳親兵。到了項羽的大帳鴻門,當面向迎接他的是項羽賠禮道歉。項羽請劉邦入內(nèi)赴宴,在酒宴上,雙方你來我往,項羽明里暗里殺機不斷。項莊在席間借舞劍為名,想趁機刺殺劉邦,沒有成功。這就是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由來。后來劉邦借故離開,回到了大營。
鴻門宴之后,項羽便領(lǐng)兵西進,在咸陽城大肆屠殺,秦王子嬰也被殺死,秦的宮殿阿房宮被項羽放火焚燒。火燒阿房宮后,項羽分封各路將軍為王,共封了十九個諸侯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lǐng)地是巴、蜀和漢中共四十一縣,國都為南鄭(現(xiàn)在的陜西南鄭)。項羽自己為西楚霸王,掌握軍隊最高統(tǒng)帥權(quán),楚王被尊為義帝。
分封完后,項羽讓大家到各自的諸侯國去就職,劉邦也只好到南鄭去。項羽只分給了劉邦三萬軍隊,后來又有一些人追隨他到了南鄭,但總兵力也不足十萬,劉邦暫時還無法和項羽抗衡,只能坐待時機。為了消除項羽對他的猜疑,也為了斷絕其他王侯從漢中襲擊,張良建議劉邦將通向漢中的棧道燒毀了。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篇5
劉邦,秦末沛縣豐邑人。早年任沛縣泗水亭長時奉命押送一批勞工去驪山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許多勞工趁機脫逃。劉邦暗想即使到達驪山,勞工也都逃光了,無法交差。于是在芒碭山澤前休息進食,晚上釋放所有的勞工說、“你們各自逃生去吧!我從此也逃亡去了。”勞工中有十幾位壯士見劉邦寬宏大度,豪爽義氣,便愿意追隨他。
晚上,劉邦喝了不少酒,乘著酒興繼續(xù)趕路。月色蒼茫,小徑蜿蜒。在逃往芒碭山澤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驚叫一聲,忙回頭向劉邦報告、“前面有一大蛇擋道,請繞道而行吧!”劉邦醉意朦朧,朗聲大笑道、“英雄豪氣,所向披靡,區(qū)區(qū)一蛇,安敢擋吾道路?”說話間,撥開眾人,仗劍前行,果見一巨蛇橫臥路中,搖頭擺尾。劉邦正欲用劍砍去,只見那白蛇道、“我乃貴為天子,焉游四海,誅秦平分天下。”劉邦不允,白蛇道、“你斬吧,你斬我頭,我亂你頭,你斬我尾,我亂你尾。”劉邦酒壯英雄膽,說、“我不斬你頭,也不斷你尾,讓你從中間一刀兩斷”。說吧一劍下去把白蛇斬為兩段,頓時蛇血噴濺,染紅了土地,至今這里長出的草還是紅的。白蛇化作一股青氣飄蕩空中,喊道、“劉邦還吾命來,劉邦還我吾命來。”劉邦道、“此處深山野林怎還你命,待到平地準還你命來。”劉邦貴為大于,金口玉言,后來王莽篡權(quán)殺了漢平帝,把四百年的漢室分成兩半。傳說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還了劉邦所許之愿。此是后話。
劉邦斬蛇之后,繼續(xù)前行,又行數(shù)里,酒勁上涌,醉臥道旁。
第二天早上,有人經(jīng)過斬蛇之處,見一老嫗痛哭不已,問道、“你為什么痛哭?”老婦人道、“我兒子被人殺了。”行人問道、“是誰殺的?”老婦人道、“我兒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擋道本是向赤帝子討封而來,卻被赤帝子殺了。”老婦人說完就不見蹤影。這人來到劉邦一群人跟前,把他所見到的`講了一遍,劉邦聽后內(nèi)心大喜,認為自己就是赤帝子,更加堅定了反秦起義的決心,沛縣弟子聽說后都愿意歸附他。劉邦先隱藏于芒碭山澤中,后又返回沛縣,殺了縣令,被擁立為沛公,扯旗造反。經(jīng)過楚漢爭霸終于登上了帝王的寶座。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篇6
話說唐朝年間潞洲府有位節(jié)度使,名李抱貞。當他到任時府內(nèi)是銀兩空空,就連官員,兵卒的響錢都拿不出。實在是無計可施,于是有人給他出了個主意說;當?shù)赜幸晃焕虾蜕械赂咄兀傩諏λ茄月犛嫃模尾蛔屗雒孀鞣ǎ尷习傩站栊╁X物。
和尚升天于是,李大人就去面見老和尚,把事由說了一同。別說老和尚真就答應(yīng)了,為了消除老和尚的顧慮,李大人說我們已在法壇下面挖一個地道,等點火后你就順地道出來,保你平安無事。李大人又帶著老和尚現(xiàn)場實際走了一遍。這才定下良辰吉日,州里的`百姓聽說老和尚坐壇講法,紛紛來捐錢。
到了開壇說法的日子,周邊的百姓也來捐錢。幾天的功夫捐錢已達上億了!這他時辰已到只見老和尚高高端坐在法壇上,下面是一群小和尚法樂齊鳴。好個熱鬧!一陣后就聽有人喊;活佛現(xiàn)身點火相迎!忽的一聲法壇四周火光沖天,可憐的老和尚下得法壇可地道的通口早就被人堵死了。
待火熄后法壇上只留下幾塊舍利了!眾人還真就相信活佛升天了。李大人的眼眉之急解決了,一條人命換來的救濟錢,也算上是老和尚做了一次善事。
這才是;假戲真做傻和尚,隨著活神上天堂,早知能有此番行,何必甘當擋風墻。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篇7
燕昭王的父親燕王噲(kuài),想學堯帝讓位給舜帝而不給自己的兒子,不料引起了大禍。他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子之為人殘忍,反而要除掉燕王的兒子和親信。結(jié)果燕國大亂,齊國趁這個機會,大舉發(fā)兵,殘破燕國,子之被殺,燕王噲也自縊而死。太子平,也就是后來著名的燕昭王和太子傅郭隗逃到了無終山避難。
燕國的百姓起初恨子之暴虐,以為齊國發(fā)兵是給國家平亂,出于好心,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齊王志在滅燕,燕國大半土地都已經(jīng)歸屬齊國,百姓不忍自己的家園被人侵略,懷念太子。于是自發(fā)抵御齊軍,并求訪失蹤的太子,終于在無終山找到了太子平,太子平即位,是為燕昭王。齊軍因為不得民心,而且一下子無法管理大片燕國的土地,只好退回到齊國。但燕國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損失,在戰(zhàn)國七雄中變成了最弱小的國家。燕昭王痛恨齊國,發(fā)誓要報家仇,雪國恨。燕昭王一心想國富民強,但卻感到束手無策。
一天,他聽說郭隗善于出點子,很有計謀,于是趕緊派人把郭隗請來,對他說:“你能否替我找到一個有本領(lǐng)的人,幫我富民強國?”郭隗回答說:“只要你廣泛選拔有本領(lǐng)的人,并且親自去訪問他,那么天下有本領(lǐng)的人就都會投奔到燕國來。”燕昭王不解地問:“我去訪問哪一個最好呢?”郭隗回答說:“先重用我這個本領(lǐng)平平的人吧!天下本領(lǐng)高強的人看到我這樣的人都被您重用,那么他們肯定會不顧路途遙遠,前來投奔您的。”
燕昭王立刻尊郭隗為老師,并為他建造了華麗的住宅。消息一傳開,樂毅、鄒衍、劇辛等有才能的人,紛紛從魏、齊、趙等國來到燕國,為燕昭王效力。燕昭王非常高興,都委以重任。與此同時,他對待百姓更是關(guān)懷備至,史料記載:“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無論誰家有婚喪嫁娶等事,他都派出官員過問。他與百姓同事安樂,共度苦難28年,終于把燕國治理得國富民強,受到舉國上下的一致?lián)泶鳌?/p>
后來,燕昭王終于找到了時機,便派樂毅為大帥,聯(lián)合其他諸侯國大舉攻打強大的齊國,攻破齊國七十余座城池,微弱的燕國使得春秋時期最強大國家之一的齊國險些滅亡,令天下所有人都瞠目結(jié)舌,不敢相信。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篇8
汲黯(àn)是西漢武帝時代人,以剛直正義、敢講真話而受人尊重。他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節(jié),講求實效。雖然表面上不那么轟轟烈烈,卻能把一個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朝廷把他從東海太守調(diào)到朝廷擔任主爵都尉——一個主管地方官吏任免的官職。
有一次,漢武帝說要施行儒家的仁義之政,為老百姓辦好事了。
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nèi)心里那么貪婪多欲,表面上卻要裝得實行仁政,這是何苦呢?”一句話把皇帝噎了回去。漢武帝登時臉色大變,宣布罷朝,滿朝文武都為汲黯捏著一把汗,擔心他會因此招來大禍。武帝回到宮里以后,對身邊的人說,汲黯這個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從此以后,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他當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后來,他們一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
有一天,汲黯對漢武帝說:“陛下使用群臣,跟劈柴一樣,越是后來的越放在上面啊!”(原文是:“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漢武帝當然聽得出這是發(fā)牢騷。于是,他轉(zhuǎn)臉對臣下們說:“人真是不能不學習啊!你們聽汲黯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后來人們將汲黯的比喻概括成成語“后來居上”,但是意義卻發(fā)生了改變,用來形容后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篇9
西漢景帝時,吳王劉濞府中的一個郎中叫枚乘。枚乘,字叔,西漢淮陰(今屬江蘇)人,是漢代著名的文學家。
吳國是當時諸侯國中的大國,吳王劉濞野心很大,對中央政權(quán)心懷怨恨,暗中圖謀叛亂。漢景帝任用頗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錯為御史大夫,晁錯主張削減各諸侯國的領(lǐng)地,加強中央的權(quán)力和威信,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劉濞看到一些諸侯王紛紛被削減了領(lǐng)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難免,于是聯(lián)絡(luò)楚、趙、膠西、膠東等國的諸侯王陰謀策劃叛亂。
枚乘清醒地認識到了劉濞陰謀反叛的禍害,寫了《上書諫吳王》對劉濞進行勸諫。在諫書中,他說:“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樣去做,那是比疊雞蛋還要危險,比上天還要艱難的;不過,如果能盡快改變原來的主意,這比翻一下手掌還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還穩(wěn)固。”
但劉濞執(zhí)迷不悟,加緊進行陰謀活動。于是,枚乘只得離開吳國,到梁孝王劉武府中做了賓客。
公元前154年,劉濞聯(lián)絡(luò)楚、趙、膠西、膠東等諸侯王,以“清君側(cè)、殺晁錯”為名,起兵叛亂,史稱“吳楚七國之亂”。
漢景帝聽信讒言,殺了晁錯,并向諸侯王們表示歉意。這時,枚乘又寫了《上書重諫吳王》,勸劉濞罷兵。劉濞還是不回頭。不久,漢朝大將周亞夫率領(lǐng)軍隊打敗了吳楚叛軍。楚王劉戊自殺,吳王劉濞逃到東越被殺,其余五個諸侯王也落得自殺和被殺。這個叛亂只有三個月就徹底失敗了。
七國之亂平定之后,枚乘因?qū)懥恕渡蠒G吳王》,具有遠見卓識而名聲大振。
后來,皇帝派人征召枚乘進京做官,可惜他還沒到京城,就死在了途中。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篇10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lǐng)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么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借口殺掉。
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yīng)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1個門客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原來這個門客最善于鉆狗洞偷東西。他了解到,那件狐白裘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里,便借著月光,鉆進貯藏室把狐白裘偷了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shè)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
孟嘗君立即率領(lǐng)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guān)(在現(xiàn)在河南省靈寶縣,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guī),函谷關(guān)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guān)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1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怎么還沒睡踏實雞就叫了呢?守關(guān)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guān)門,放他們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已經(jīng)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guān),人家已經(jīng)出關(guān)多時了。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