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懸疑故事
歷史上懸疑的故事總能激起我們想了解的欲望,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懸疑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歷史懸疑故事1
秦始皇兵馬俑,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二十世 紀最偉大考古發現之一!隨同兵馬俑一道,同時出土一批青銅劍,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地下沉睡兩千多年,光亮如新,鋒利無比。
無獨有偶,考古隊在挖 掘春秋古墓時,意外發現一把越王勾踐劍,做工精細,削鐵如泥,兩大考古發現立即傳遍大江南北,更大奇跡還在后面,經過科研人員檢測,寶劍鋒面有一層鉻鹽化合物,此為千年不銹之故。這一發現轟動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是近代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先后發明并申請專利。
眾所周 知,鉻是一種稀有金屬,熔點高達4000攝氏度,提取甚為不易。現代科學發明,竟然出現在公元前兩百多年前?又有誰能想象,秦始皇手中之劍,竟然是現代科 學結晶?層層謎團,孰是孰非,只能成為千古之謎。
歷史懸疑故事2
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也是中國第一位女間諜。而做為越之功臣,吳之罪人的西施最后的結局如何,則眾說紛紜。有人說被勾踐沉江,《墨子·親士》篇就說:“西施之沈(“沉”,古作“沈”),其美也。”《太平御覽》引東漢趙曄所撰《吳越春秋》中有關西施的記載說:“吳亡后,越浮西施于江,隨鴟夷以終。”這里的“浮”字也是“沉”的意思。“鴟夷”,就是皮袋。在后人的詩歌里,也多次提及了西施沉水的事,李商隱的《景陽井》詩云:“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皮日休《館娃宮懷古》詩:“不知水葬歸何處,溪月灣灣欲效顰。”這說明在唐代,人們是認可了西施被沉水的說法的。
這與上述記載相同。而民間傳說較多的是被越國大夫范蠡暗暗接走。《越絕書》卻如此記載:“吳亡后,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在《史記》這部具有權威性的史書里,盡管有范蠡的詳盡記載,卻找不到有關西施的只言片語,難解的謎團讓人倍感缺憾。又有人說被仇恨的吳國人民亂棍打死,至今史學界也沒有統一的結論。
歷史懸疑故事3
秦始皇并吞六國,統一全國后,位高權重,而最盼望的就是長生長壽,后來聽人說東海上有蓬萊仙鳥,那里有服后可以長生的靈芝草,就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和三千工匠,東渡大海,后來秦始皇至死也沒盼來徐福的消息。徐福到底去了那里呢?有人說那時航海技術差,碰到大風浪,全部覆沒。而史籍中最早記載徐福史事的是司馬遷,可是沒有講明徐福浮海到了何處。后人以為是臺灣或琉球,也有說是美洲,但大多數認為是日本。最初提出徐福東渡日本的是五代后周和尚義楚。稱:“日本國亦名倭國,在東海中。秦時,徐福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國,今人物一如長安。……又東北干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萊’……徐福至此,謂蓬萊,至今子孫皆曰秦氏。”
義楚稱這一說法來自日本和尚弘順。宋代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也認為徐福東渡到日本,明初,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向明太祖獻詩,提到“熊野蜂前徐福祠”。清末駐日公使黎庶昌、黃遒憲等人,都參觀了徐福墓,并詩文題記。而徐松石在《日本民族的淵源》中說,戰國先秦時期,中國東南沿海民眾大量往日本移民,徐福率領的童男童女是其中一隊,“徐福入海東行,必定真有其事。”香港衛挺生著《徐福入日本建國考》,認為徐福就是日本的開國者神武天皇仲田玄,并認為他是顓頊之后徐駒王29世孫。臺灣學者彭雙松著《徐福即是神武天皇》一書,進一步充實衛挺生的觀點。
至今日本保存著不少徐福活動的遺跡,如和歌山縣徐福和他的傳員七人墓、徐福宮,九洲島佐賀縣“徐福上陸地”紀念碑、徐福的石家、徐福祠,另外又有奉祀徐福的金立神社等等。有些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日本只是傳說,找不到可靠的歷史文獻來證明。更有人認為,徐福東渡日本的傳說,是日本10世紀左右的產物,并非最先由中國人提出來的。徐福當時到的只是渤海灣里的島嶼,他在日本的事跡、遺跡、墓地,均屬后人虛設。另外,又有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是歷史事實,但不是去了日本,而是去的美洲,回為徐福東渡的時間與美洲瑪雅文明的興起相吻合,而日本與中國大陸相距甚近,根本不需要耗費巨資,數年才能抵達。人海茫茫,徐福東渡究竟去了何方,至今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看了歷史懸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