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勤學好問的故事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02-15-1642-01-08)。意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1] 。伽利略發明了擺針和溫度計,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歷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匯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并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 。
伽利略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理學的許多臆斷,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反駁了托勒密的地心體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學說。他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純屬思辨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并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因此被譽為“近代力學之父”、“現代科學之父”。其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
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就是:伽利略勤學好問的故事,故事具體內容如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伽利略勤學好問
伽利略17歲那年,考進了比薩大學醫科專業。他喜歡提問題,不問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
有一次上課,比羅教授講胚胎學。他講道:“母親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是由父親的強弱決定的。父親身體強壯,母親就生男孩;父親身體衰弱,母親就生女孩。”
比羅教授的話音剛落,伽利略就舉手說道:“老師,我有疑問。”
比羅教授不高興地說:“你提的問題太多了!你是個學生,上課時應該認真聽老師講,多記筆記,不要胡思亂想,動不動就提問題,影響同學們學習!”“這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動不動就提問題。我的鄰居,男的身體非常強壯,可他的妻子一連生了5個女兒。這與老師講的正好相反,這該怎么解釋?”伽利略沒有被比羅教授嚇倒,繼續反問。
“我是根據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講的,不會錯!”比羅教授搬出了理論根據,想壓服他。
伽利略繼續說:“難道亞里士多德講的不符合事實,也要硬說是對的嗎?科學一定要與事實符合,否則就不是真正的科學。”比羅教授被問倒了,下不了臺。
后來,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評,但是,他勇于堅持、好學善問、追求真理的精神卻絲毫沒有改變。正因為這樣,他才最終成為一代科學巨匠。
延伸閱讀
伽利略人物生平
伽利略(GalileoGalilei,1564-02-25—1642-01-08)。意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者之一。生于比薩,卒于阿切特里。伽利略家族姓伽利萊(Galilei),他的全名是Galileo Galilei,但現已通行稱呼他的名“伽利略”(Galileo),而不稱呼他的姓。
伽利略出身于沒落的貴族家庭。他父親芬琴齊奧·伽利萊(Vincenzio Galilei 1520—1591)精通音樂理論和聲學,著有《音樂對話》一書。
伽利略1572年開始上學。
1575年隨全家遷居佛羅倫薩,進入修道院學習。
1581年伽利略17歲時,在比薩大學學醫,但他感興趣的是數學、物理和儀器制造。以數學和物理見長,因善于辯論而聞名全校。
1585年因家貧退學,擔任家庭教師,仍奮力自學[3] ,專心研究古代希臘人的科學著作。他發明了測定合金成分的流體靜力學天平。
勤學好問的伽利略
1586年寫出論文《天平》。這項成就引起全國學術界的注意,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
1589年寫了一篇論固體的重心的論文,獲得新的榮譽。比薩大學因此聘他擔任數學教授,時年僅25歲。講授幾何學和天文學。
此后,他的生活經歷了三個時期:在比薩大學任教三年(1589—1591年);在帕多瓦大學任教十八年(1592—1610年);自1610年起,至1642年去世為止,移居佛羅倫薩,任托斯康大公爵的首席哲學家和數學家[4] 。1591年父親病逝,1592—1610因家庭經濟負擔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學任教。1609年回佛羅倫薩。1610年起移居佛羅倫薩,中間曾兩次去羅馬:1611年去表演他的望遠鏡;1633年去宗教法庭受審。他在力學上的貢獻主要在前兩個時期,而天文學上的發現和對哥白尼學說的宣傳和發展則在第三時期[4] 。
1611年到羅馬并擔任林嗣科學院的院士。
1633年以“反對教皇、宣揚邪學”被羅馬宗教裁判所判處終生監禁。被宗教法庭定罪以后,早年的力學研究再次成為他的主要工作。
1638年以后,雙目逐漸失明,晚景凄涼[3] 。
1642年1月8日逝世。三百多年后,1979年11月10日,羅馬教皇不得不在公開集會上宣布:1633年對伽利略的宣判是不公正的。1980年10月又提出重審這一案件,并在羅馬組成一個包括不同宗教信仰的世界著名科學家委員會來研究伽利略案件的始末,研究科學同宗教的關系,研究伽利略學說的科學價值及其對現代科學思想的貢獻[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