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到秦始皇經歷了多少位國君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嬴姓趙氏,名渠梁。秦孝公于前381年12月6日出生,是戰國時秦國國君,秦獻公之子,在位24年,謚號為孝。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秦孝公到秦始皇經歷了多少位國君,歡迎大家閱讀。
秦孝公到秦始皇經歷了多少位國君
秦孝公出生于公元前381年,死于公元前338年,而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中間相隔了將近120年,按照古代人壽命都不長,排除早夭的,剩下的古人壽命大致在40歲左右,因此我們可以想象,中間大致隔了三代。也就是說,秦孝公到秦始皇經歷了3位秦國國君。那么,事實真的如推測的那般嗎?
據史料記載,秦孝公到秦始皇經歷的秦國國君如下:
第一個是秦惠文王贏駟,在位27年;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前311年),戰國時期秦國國君,一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
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并改元為更元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個是秦武王贏蕩,在位4年;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體壯,勇武好戰,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賁等人都因此受到重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時與烏獲、孟賁比賽舉鼎,結果兩目出血,折斷脛骨。當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過多,氣絕而亡,時年二十三歲,周赧王聞報大驚,親往哭吊。
第三個是秦昭襄王嬴稷,在位56年;
值得注意的是,秦武王贏蕩和秦昭襄王嬴稷是兄弟,同父異母的兄弟。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又名稷 ,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早年在燕國做人質。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與其弟爭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的、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發生的。
第四個是秦孝文王嬴柱,有傳說在位僅三天,服太子子楚所進美酒后猝死。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嬴姓,趙氏,名柱 (一作式),亦稱安國君,秦昭襄王次子,戰國時期秦國君主。正式在位僅3天。
第五個是秦莊襄王嬴異人在位3年
嬴子楚:即秦莊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又稱秦莊王,嬴姓趙氏,本名異人,后改名為楚,故又稱“嬴楚”,或簡稱“子楚”。是秦始皇帝嬴政的父親。孝文王子。
緊接著就是秦始皇嬴政了。
所以秦孝公到秦始皇經歷了5位秦國國君。
秦孝公與商鞅
商鞅通過商鞅變法一事,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后人都知道商鞅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和政治家,他在秦國主持的變法運動,具有進步而深遠的社會影響。總結商鞅成功的原因,與伯樂秦孝公是分不開的。
商鞅是衛國人,因為受到魏國李悝變法的影響,來到了魏國。后來,商鞅的政治抱負沒有在魏國實現,恰逢當時,秦孝公在社會上謀求一位變法的有志人士,商鞅得知秦孝公這一賢明做法后,便從魏國來到了秦國。商鞅到了秦國后,見到了秦孝公,商鞅對政事和國家建設方面的見解,讓秦孝公意識到商鞅是位值得信賴的人才。秦孝公剛上位后,政權還不穩定,不敢輕易施行變法,兩年后,秦孝公還是不改當初的意見,啟用了商鞅,并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了大規模變法運動。
商鞅變法之所以會成功,與秦孝公的賞識和信任是息息相關的。秦孝公一面欣賞商鞅的才能,一面很信任的啟用商鞅,加上,商鞅有了秦孝公的支持,變法才能順利的施行,秦孝公在商鞅變法中,為他掃清了很多障礙。
商鞅變法分為兩個階段施行,變法結果得到了秦孝公認可。秦國在河西之戰中,獲得勝利,秦孝公將15邑給了商鞅,為他封地,并稱他為商君。
秦孝公時期,商鞅迎來了人生和仕途的最頂峰,秦孝公毫無顧忌地啟用商鞅,讓商鞅的才華得以施展。所謂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對于商鞅來說,秦孝公無疑是自己的伯樂。
看了“秦孝公到秦始皇經歷了多少位國君”還想看:
1.秦惠文王的歷史評價
2.秦滅六國之戰有怎樣的結局
3.在古代最偉大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