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思想是怎么樣的
墨子,是我國古代比較出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早期曾經在儒家修習,不過后面因為不耐煩儒家的繁瑣,所以退出儒家,自創了門派。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墨子的思想是怎么樣的,歡迎大家閱讀。
墨子的思想是怎么樣的
墨子出生在農民家庭,所以他的思想大部分從農民出發,對百姓多有好處。他的主要思想,是兼愛非攻。在這個基礎上,他又提出了很多其他思想。
墨子創立墨家學派之后,開始將兼愛非攻,主張防御,并且節約,敬愛鬼神等等思想傳授給弟子。他的主要思想被記錄在《墨子》一書中。
不過這本書并不是墨子的原創著作,這本書里面多數記載了墨子和他弟子的對話,從這些對話和問答中,體現了墨子博愛天下、節約、并且為民的主要思想。不過這些思想有些并不受人們認同,比如里面的節約,因為墨子所謂的節約違背了人的天性,他認為人生的時候應該要辛勤勞作,死了也不能厚葬,而且不提倡行樂,所以違背了人的本性。
不過他的兼愛非攻思想,確實是比較偉大的,他是真正的胸懷天下。
他一生主要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大量的收弟子,另一件就是反對兼并戰爭,不過可惜的是,雖然他的思想在先秦時期有很大的影響,但是當時正是天下大亂,群雄割據的時候,他的思想并不受上位者的接受。
墨子的思想超越了當時的社會,很多思想對現在的政局非常有用,而且因為他站在天下的角度,很多思想可以用在治國治民上,對穩定一個國家非常有用。
墨子名言
墨子,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及教育家。
墨子名言,即墨子語錄。墨子曾周游列國,在各地游學,在不斷的學習及領悟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學派,也留下了不少警示名言,被后世稱之為“墨子名言”。墨子弟子將墨子名言收錄整理,著為《墨子》流世。
墨子名言,無不體現著墨子的思想,即“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東”、“節葬”“節同”等觀點.
墨子名言,無不透露著墨子對生活和求學的所見所悟。墨子在看人染絲時,說了這樣一句名言: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意思是染織品時用什么顏色的染料染出來的就是什么顏色的織品。寓意每個人的思想和意識是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環境不僅影響人,更加造就人。
墨子也心系國家和人民,在周游列國期間,曾阻止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更言有:今天下無大小用,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這句墨子名言,告訴世人的道理是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以此告誡世人“兼愛”之理。
“有游于子墨子之門者”的墨子名言,更說明了墨子是一位好老師,是墨子對人勸說學習的體現。
墨子名言,不僅向后世展現了墨家的思想,更讓后世從中領悟到不少警示名言,更是中華民族的傳世瑰寶。
有游于子墨子之門者
“有游于子墨子之門者”,出自《墨子·公孟》一書,是墨子的傳世名言之一。意思是有一位游歷到墨子門下的人。這句名言以一位游歷到墨子門下的人的兩個小故事為主線,向世人講述了“有游于子墨子之門者”其中一些深刻的含義及道理。直至今日,仍為后人所津津樂道。
故事一,有一位游歷到墨子門下的人因才思敏捷,墨子便向該人許以官職,讓此人跟著自己學習。一年之后,此人要求墨子兌現當日讓自己當官的承諾,墨子以“魯國人葬父”的故事,告訴此人這樣一個道理:兒子為父親下葬是義務,不能談條件;學習增識也是應該的,更不能以官職為學習的前提。
故事二,有一位游歷到墨子門下的人,墨子問他為何不學習以增進自己的見識呢?此人回答:因為我家中無人學習。墨子便以“美”和“富貴”為例,告訴此人這樣一個道理,“美”和“富貴”如果是自己所追求與向往的東西,又何必因為他人不追求而放棄呢。同樣的,學習是天下最寶貴的東西,能增進自己的見識,明白更多的道理,是不需要因他人的做法而左右自己不去學習。
“有游于子墨子之門者”這兩個小故事都體現了墨子勸人學習的刻苦用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學習道理以達到改變自身的目的。從中體現了墨子愛才、惜才的觀點,也向世人道明了“學無條件”,“學不為他人”的深刻之理。
看了“墨子的思想是怎么樣的”還想看:
1.墨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墨子的思想有哪些
3.墨家墨子是什么時期的人
4.墨子屬于什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