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歷史故事
林則徐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林則徐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到大家。
林則徐歷史故事篇一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林則徐被任命為江南監察御史,巡視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島寓所剛歇下,有個自稱“花農”的人獻上一盆玫瑰花,還說是要請林大人換個大盆栽花。林則徐心知有異,一腳踢翻花盆,盆里現出一個紅包。包里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紙信箋,箋上寫著:“林大人親收,張保敬獻。”林則徐當場將張保行賄的金老鼠沒收,上繳國庫。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赴廣州查禁鴉片。5月間,英國商務代表義律請林則徐到他的私邸參加宴會,并將一只精致方盒捧送給林則徐:“請大人笑納我們的小小見面禮。”林則徐接過來打開一看,大紅軟緞襯墊上放著一套鴉片煙具:白金煙管,秋魚骨煙嘴,鉆石煙斗,旁邊是一盞巧雅孔明燈和一把金簪,光彩奪目,起碼值10萬英鎊。林則徐道:“義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廣州肅清煙毒。這套煙具屬于違禁品,本當沒收,但兩國交往,友誼為重,請閣下將煙具帶回貴國,存入皇家博物館當展品吧!”義律被諷刺得無地自容,只好將禮品收回。
林則徐1820年赴湖北接任時,由襄陽發出《傳牌》,云:“伙食一切,亦已自行買備,沿途無須致送下程酒食等物。所屬官員,只在本境碼頭接見,毋庸遠迎。”1830年他離京赴粵查禁鴉片,行前,從良鄉縣向廣東省發出《傳牌》,云:“此行并無隨帶官員供事書吏”,“并無前站后站之人”,“所有尖宿公館,只用家常飯菜,不必備辦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窩燒烤,以節糜費。此非客氣,切勿故違。至隨身丁弁人夫,不許暗受分毫站規、門包等項。需索者即需扭稟,私送者定行特參。言出法隨,各宜懔遵毋違。”
從《傳牌》令可看出,林則徐升任出差途中,一不準下屬遠迎:二不準擺酒席;三不準索賄受賄。林則徐這種廉潔正派的作風,確實值得稱道。他是一位鴉片戰爭時期的民族英雄,而他那種堂堂正正做人的品格和廉潔正派的作風,更值得后人久久懷念。
林則徐歷史故事篇二
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1785年生,清朝中期戶籍福建侯官。林則徐于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狀》中記述:“府君諱賓日,號陽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鄉(今海口鎮岑兜村),國(清)初再徙省治(福州)。”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欽差大臣赴廣東禁煙。他雷厲風行,嚴禁鴉片,在虎門公眾銷毀沒收的鴉片煙237萬斤,取得禁煙運動的勝利,名振中外。嘉慶三年(1798年),林則徐中秀才,就讀鰲峰書院。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后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編修。先后任江西鄉試副考官、云南鄉試正考官。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監察御史轉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興水利,發展農業,頗有政聲。鴉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鴉片、抵抗侵略的愛國家。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的第一人臣。謚號文忠。
1839年3月10日,奉命為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查禁鴉片。在廣州禁止鴉片的過程中,林則徐意識到英國殖民者不肯放棄罪惡的鴉片貿易,而且蓄謀要用武力侵略中國。為抗擊鴉片侵略,戰勝敵人,他進行了大量的“師敵之長技以制敵”的軍事變革實踐。 他親自主持并組織翻譯班子,翻譯外國書刊。把外國人講述中國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作為當時中國官吏的“參考消息”。為了解外國的軍事、、經濟情報,將英商主辦的《廣州周報》譯成《澳門新聞報》。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歷史、,又組織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志》,還組織翻譯瑞士法學家瓦特爾的《國際法》等一系列著作。通過分析外國的、法律、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情況,他認識到只有向西方國家學習才能抵御外國的侵略。 在軍事方面,他著手加強和改善沿海一帶防御力量。專門派人從外國秘購200多門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臺上。為了改進軍事技術,又搜集并組織了大炮瞄準法,戰船圖書等資料。雖然林則徐對西方認識比較膚淺,接觸西學的目的是出于外交、軍事需要,但畢竟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對中國近代維新思想起到啟蒙作用。
林則徐歷史故事篇三
公元1820年9月,嘉慶帝在承德中暑,突然病死.皇子旻寧繼位,改元道光,世稱道光帝,也叫清宣宗.道光帝除了同他父親一樣,疲于應付國內此伏彼起的反清起義外,還面臨了另一重危機,即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侵略和威脅.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是在他在位期間發生的.
道光年間,江南暴雨成災,一時饑民遍野.戶部尚書潘世恩正在蘇州家鄉守孝,家中囤積了白米數萬石.這天,有江蘇按察使登門求見,請求潘大人開倉救濟災民.潘世恩眼珠一轉,推托說:“開倉濟民,義不容辭,只是不巧得很,倉庫上月就空了!”
來人沉穩地一笑,說道:“那正好,下官就借來貯米吧!”他當即派手下將各倉加蓋封條,然后下令散發倉米賑濟災民.事后按市價償還了米錢,弄得潘大人哭笑不得.
這位機智能干的按察使,就是日后以禁毀鴉片名垂青史的林則徐.
進入十九世紀以來,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過剩,急需打開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而清政府實行閉關自守的政策,只許可在廣州一地同外國通商.中國的封建經濟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進口的工業品沒有銷路.外國商人于是轉向了罪惡的鴉片貿易.鴉片是一種摧殘人體的毒品,會使人吸食成癮,這就使鴉片交易始終保持著六倍以上的高額利潤.西方國家向中國全力傾銷鴉片,僅在道光帝執政的前十五年間,就造成了六千萬兩以上的白銀外流,全國染上煙癮的人口達二百多萬.
面對國計民生的惡化,林則徐再也看不下去了.公元1838年9月,他在湖廣總督任上向道光帝上了一份奏折,大聲疾呼:如果再不嚴禁鴉片,那么幾十年后,中國幾乎沒有可以派出抵抗敵人的軍隊,而且沒有可以發軍餉的白銀,國家就被鴉片蛀空了!道光帝本人也抽過鴉片,親身感受過洋煙的毒害,林則徐的警告使他觸目驚心.于是他特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禁鴉片.
公元1839年3月,林則徐到了廣州.外國煙販和勾結他們的洋行商人,起初并沒有把他的到來放在心上.他們知道,清朝官員都愛錢,只要花上銀子,沒有過不了的關.于是,他們派怡和洋行的老板伍紹榮為代表,去求見林則徐,暗示賄賂的數目.
可這一回,煙販們的如意算盤打空了.林則徐聽完了來意,拍案而起,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錢,只要你的腦袋!”他命令伍紹榮回去告訴外國主子:限三天以內,把所帶的鴉片全部交官,并且簽立今后永遠不夾帶鴉片的保證書.如果膽敢違令,一經查出,貨物一律充公,販賣鴉片的商人一律處死.
英國大煙販顛地,是外國鴉片商人的頭目,手中還擁有走私武裝.他先是呈報了一千箱鴉片,妄圖蒙混過關.林則徐早就調查過海上商船的情況,知道他弄虛作假,下令傳訊顛地,對他提出警告.顛地回船后,繼續拖延時間,對緝私人員進行武力挑釁,于是林則徐決定逮捕他.
英商監督義律把顛地藏匿在商館里,拒不交出,還以戰爭叫囂相威脅.林則徐針鋒相對,封鎖了黃埔一帶的江面,又派兵包圍了商館.廣州百姓自愿參加巡邏,一防顛地潛逃,二防內奸混入.商館斷水斷糧,義律再也無法頑抗,不得不同意交出所有船上的兩萬多箱鴉片.
林則徐派人在虎門海灘的高處,挖了兩個長寬各五十丈的大池,池壁有涵洞與大海相通.6月3日,林則徐率領廣東大小官員,前來監督銷毀收繳的鴉片.一箱箱鴉片被投入浸滿海水的大池中,再倒上海鹽和生石灰,頓時池水沸騰,濃煙滾滾,鴉片化作了灰燼.成千上萬圍觀的群眾,發出了春雷般的歡呼聲.一批焚毀,沖刷干凈,又投入一批.就這樣,虎門銷煙整整持續了二十三天.
林則徐在查禁鴉片的同時,加強了海岸的軍事防備.他修固和增筑炮臺,在珠江口的海面上設置木排鐵鏈,還招募水兵,組織團練,發動民眾保衛海疆.虎門銷煙后,義律率英國兵船多次發起武力挑釁,都被中國軍隊擊退.
林則徐領導的禁煙斗爭,向世界顯示了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的信心和能力.
看了林則徐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