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李商隱的故事及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唐代詩人,晚唐乃至整個唐代,李商隱是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作者。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歷史人物李商隱的故事及簡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歷史人物李商隱的故事:
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中記載: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個重陽節,李商隱拜訪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曾經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陳訴舊情,希望得到提攜,都遭到對方的冷遇。感慨之余,就題了一首詩在令狐绹家的廳里:“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委婉地諷刺令狐绹忘記舊日的友情。令狐绹回來看到這首詩,既慚愧又惆悵,于是令人將這間廳鎖起來,終生不開。后來又有人說,這首詩使令狐绹惱羞成怒,很想鏟除題詩的墻壁,但由于這首詩里有出現了他父親的名字(“楚”),按照當時的習俗,他無法毀掉詩作,就只好鎖上門不看。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隱。
宋·姚寬《西溪叢語》中記載唐末流傳的一個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議以木蘭為題作詩。于是眾人一邊飲酒一邊輪流賦詩。這時,突然出現一位貧窮的書生,口占一絕:“洞庭波冷曉侵云,日日征帆送遠人。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吟罷隱身而去。大家都感到驚奇,后來得知,這人就是李商隱的鬼魂。在另一個版本(宋李頎《古今詩話》)中并沒有鬼魂出現,是一群詩人在長安聚會時,有人朗誦這首詩,大家才發現原來他就是李商隱。
宋·蔡居厚《蔡寬夫詩話》中說:白居易晚年非常喜愛李商隱的詩,曾經開玩笑地說:希望我死后能夠投胎當你的兒子。后來李商隱大兒子出世取名叫白老,這個兒子卻十分蠢笨。直到小兒子出世,小兒子倒十分聰慧,大家都笑說如果白居易投胎,小兒子才是。
宋·李頎《古今詩話》中記載:北宋楊億、劉筠等人互相以詩唱和,創立“西昆體”,以學習李商隱的詩歌風格著名。當時有一位職業演員扮演李商隱,穿著破爛的衣服,對別人說:楊億他們活生生撕破了我的衣服。引起大家的笑聲。有人用這個故事來諷刺“西昆體”詩派對李商隱的繼承是生吞活剝。
歷史人物李商隱的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進士,當過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
唐代詩人,晚唐乃至整個唐代,李商隱是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作者。李商隱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李商隱由于被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懷慶府志》記載,李商隱死后葬于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隱曾自稱與唐朝的皇族同宗。經張采田考證,確認他是唐代皇族的遠房宗室。但是沒有官方的屬籍文件證明此事,因而可以認為李商隱和唐朝皇室的這種血緣關系已經相當遙遠了。李商隱數次在詩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這并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實際的利益。
李商隱的家世,有記載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擔任過最高級的行政職位是美原縣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陽縣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錄事參軍;父親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隱出生的時候,李嗣任獲嘉縣令。(今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
商隱生年,馮浩主元和八年(813年)說,張采田主元和七年(812年)說。這是當今學者通常采用的說法。大部分學者贊成的是馮浩說,其最主要的是文選《上崔華州書》所云:“中丞閣下:余生二十五年矣。”馮浩題注曰:“開成元年十二月,《紀》以中書舍人崔龜從為華州防御使,例兼御史中丞憲銜,固有中丞閣下之稱。”書上于開成二年(837年)春初,詩人二十五歲。以此上推商隱生于元和八年。至于卒年,關涉詩人晚年行蹤和創作,尤須一辨。
詩歌影響:
施蟄存認為,李商隱的詩的社會意義雖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隱是對后世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因為愛好李商隱詩的人比愛好李、杜、白詩的人更多。在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隱的詩作22首,數量僅次于杜甫(38首)、王維(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這個唐詩選本在中國家喻戶曉,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隱在普通民眾中的巨大影響。
晚唐時期,韓偓、吳融和唐彥謙已經開始自覺學習李商隱的詩歌風格。到了宋代,學習李商隱的詩人就更多了。據葉燮說:“宋人七絕,大概學杜甫者什六七,學李商隱者什三四。”(《原詩》)北宋初期的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隱,經?;ハ喑停非筠o藻華美、對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稱為西昆體。在當時頗有影響,但是未學到李商隱詩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響力也隨著歐陽修等人走上文壇而消失。此外,王安石對李商隱也評價很高,認為他的一些詩作“雖老杜無以過也”(《蔡寬夫詩話》)。王安石本人的詩歌風格也明顯受到李商隱的影響。
明朝的詩人從前、后七子到陳子龍、錢謙益、吳偉業,都受到李商隱的影響。明清二朝喜歡寫艷情詩的人更是專學李商隱的無題詩,例如明末詩人王彥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為王彥泓作品集,學術界存在較大爭議)。民國時期鴛鴦蝴蝶派小說中的香艷詩也是受到他的影響。
關于李商隱對后世的影響,可以參看吳調公《李商隱對北宋詩壇的影響》、《李商隱在清代的余波綺麗》、王玉祥《李商隱對蘇曼殊詩的影響》、王兆陽《論李商隱的詩對詞的獨特風格形成的影響》、劉學鍇《李商隱詩與唐宋婉約詞》等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