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錢镠的故事及簡介
錢镠,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建者。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歷史上錢镠的故事及簡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歷史上錢镠的故事:率20人嚇走十萬土匪
錢镠小時,家里很窮,沒有上過幾天學就輟學了。盡管書念的極少,但錢镠卻天性聰穎。史書上說“臨安里中有大木, 錢镠幼時與群兒戲木下。坐大石上指麾群兒為隊伍,號令頗有法。”這種軍事才能很快就派上了用場。
公元880年,為時達數年之久的王、黃起義爆發。本來就已經坐在干柴之上的唐王朝被這一把火燒得本爛根焦。由于起義軍勢力大,名頭響,各地許多懷有不同目的的人紛紛打著起義軍的旗號起兵響應。這些人中有些人和黃巢一樣是真心反唐的;也有些人篤信“想當官,殺人放火受招安”,想走王仙芝式的道路。還有一些則干脆就是打家卻舍的強盜。正所謂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在錢镠的家鄉臨安周圍起事的就是一股土匪。
他們殺人放火,奸淫婦女“軍食不給,常以人為食”。先后洗劫了臨安周圍的幾個州縣,當時,錢镠已應當地人董昌之邀,結纓從軍。
公元881年,臨安周圍的那股土匪進擾臨安。當時,臨安守將是董昌,他是唐王朝任命的鎮海節度使。雖然是節度使,但由于所轄地盤不大,手下也只有幾千人馬,這幾千人又分駐幾個地方。真正守臨安的不足1000人,而前來進犯的土匪號稱10萬之眾。一時間,人心浮動,惶惶不安。
當時,在董昌手下任職的錢镠見狀主動請纓出戰。
“你?”董昌滿腹狐疑地說:“別開玩笑了!現在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守城。出哪門子的擊啊!”
“董,卑職以為,棄臨安不如守臨安,守臨安不如派兵出臨安。以出擊代守御,方是以少勝多的御敵之策啊!”
“說得好聽。我可沒有那么多的兵給你!”董昌這位屠夫出身的三句話不離本行“讓你領兵出擊,還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董,我知道城內防守吃緊。因此,不敢朝你多要人馬,請撥給我20個勁卒就行!”
“20個?你瘋了吧?要知道,這股流匪號稱有10萬兵馬呢!”
“試試看吧,我可以立下軍令狀!”
“算了!算了!你要20人就給你20人。軍令狀嘛,就不用立了。”董昌見狀順水推舟地賣了個空人情。在他看來,錢镠此次必是活著出城去,死著回城來(鬼魂)。軍令狀是立給活人的,對死人還有什么約束意義呢!
次日清晨,錢镠帶領他親自挑選的20名勁卒飽餐戰飯,來到了臨安城外一處名叫“一線天”的險要之處。這個地方乃是流匪進擾臨安的必經之路。
路險極了!在僅能通過一人一騎的路口,錢镠設下了總數僅20個人的伏兵——10個人張弓搭箭,見人就射,另外10個人分騎十匹戰馬,馬尾系樹枝,往來奔馳,以充疑兵。結果一戰下來,殺死對方近百人,嚇退了流匪的先鋒部隊。
接著,錢镠又率領他這支首戰告捷無一傷亡的20人特攻隊轉移到靠近臨安城的一個名叫“八百里”的險要之處。
臨撤退之前,錢镠叫來了“一線天”路口旁邊的小酒店的女老板,激之以義氣,囑她勿離此地,又如此這般地吩咐了一番。
錢镠退走后不久,流匪的后續部隊趕到。
兵過“一線天”,抓來路旁小酒店里的女老板,向她詢問錢镠率領的臨安兵的行蹤。女老板按錢镠的吩咐答道:“臨安兵?乖乖,可不得了啊!現在他們兵屯八百里,說是要與你們決一死戰呢!”
流匪的先鋒官聞聽忙對主帥說:“大王,我看咱們還是繞道而行,別去碰臨安了!”
“為什么?”
“你想啊,剛才他們人數不多就殺了我們近百人,現在兵屯八百里,不得有幾十萬啊,我們如何是他們的對手啊!”
“也是,好,繞道,不進臨安!”
就這樣,僅靠20個人的一支小隊伍,錢镠保住了臨安,后人有詩稱錢镠少時有奇膽,詐言“八百里”嚇走十萬兵。
歷史上錢镠的簡介:
錢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建者。
錢镠在唐末跟隨董昌鎮壓農民起義軍,累遷至鎮海節度使,后擊敗董昌,逐漸占據兩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
由于吳越國力弱小,又與鄰近的吳、閩政權不和,只得依靠中原王朝,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后唐明宗時,錢镠因惹怒樞密使安重誨,被削去官職。后明宗時,錢镠官職恢復。在位四十一年,廟號太祖,謚號武肅王,葬于安國縣衣錦鄉茅山。
錢镠在位期間,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經濟繁榮,漁鹽桑蠶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薈萃,人才濟濟,文藝也著稱于世。曾征用民工,修建錢塘江海塘,由是"錢塘富庶盛于東南"。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并建立水網圩區的維修制度,由是田塘眾多,土地膏腴,有"近澤知田美"之語。還鼓勵擴大墾田,由是"境內無棄田",歲熟豐稔。兩浙百姓都稱其為海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