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琬的簡介及故事
蔣琬,字公琰,三國時期蜀漢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祎合稱"蜀漢四相"。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蔣琬的簡介及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蔣琬的簡介及故事:
蔣琬(?-246年),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祎合稱"蜀漢四相"。
初隨劉備入蜀,被任命為廣都長,后因為不理政事激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蔣琬免于一死,后重新被啟用,諸葛亮將其悉心培養,并密表劉禪可以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死后,蔣琬執政。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并被受命開府,后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朝。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但未被采納。延熙九年(246年)病卒,謚號恭。
蔣琬年少時好學,聰明過人,儀態軒昂,氣度不凡。青年時與表弟劉敏因才學而知名當時。后跟隨劉備,劉備定蜀后,被任命為廣都縣縣令。劉備、諸葛亮等人出巡至廣都,發現蔣縣令政務不理,而且沉醉不醒。劉備勃然大怒,要將蔣琬加罪處死,諸葛亮勸劉備說:"蔣琬是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望主公明察。"劉備素來敬重諸葛亮,于是將蔣琬免罪,但還是將其罷免。
蔣琬是三國時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其擔任丞相12年,為蜀漢事業作出過巨大貢獻。
蔣琬的氣度,表現在容人之短上。部下東曹掾楊戲“素性簡略”,為人坦誠直爽,與人言談時,從不隨聲附和。蔣琬與他談論,他常常默然不予應答。于是,侍衛單鎬就乘機向蔣琬進言說:“您身為大司馬,位崇言尊,連后主也要謙讓幾分,而府中楊戲官不大,架子卻不小,竟然連您講話也愛理不理。對這種傲慢無禮之官,若不治罪,豈不過于寬容?”蔣琬聞聽此言,耐心地解釋說:“人們的思想不同,正如每個人的面目長相不同一樣,當面表示順從,一味奉承,而背后又說反對的話,這是古人所告誡的。對于楊戲這個人,我是了解他的,他從不違心地恭維別人,我說的話,也不可能句句在理。他要贊許我吧,又不是他的本心;要反對我吧,又宣揚了我的錯誤,所以他就默默不語了,這正是他的耿直之處。而我正是從他不理我言之中覺察到自己的不足,這有何不好呢?為何要治他的罪呢?”單鎬聽后感動地說:“丞相真是虛懷若谷,雅量過人!”
后來楊戲碰到姜維,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他多次借著酒勁,對姜維冷嘲熱諷,姜維于是找個借口把他貶為平民,直到老死。兩相比較,姜維難容,蔣琬能忍,由此可見蔣琬的氣度和胸襟。
蔣琬的氣度,表現在容人之言上。府中督農官楊敏曾私下說蔣琬“作事憒憒(昏亂糊涂),誠非及前人”。有人將這話匯報給蔣琬,主管法紀的官員請求對楊敏追究治罪,蔣琬卻平靜地說:“我實在不如前人,沒有什么罪可以追究他的。”并感嘆道:“普天下人,皆知前丞相諸葛亮神武赫然,威震八方,功蓋宏宇,我怎能及他?我本無丞相之能,卻任丞相之職,身居如此高位,怎么會沒有處事不當之時?而處事不當,那自然就是糊涂了。”后來,楊敏因犯罪下獄,眾人都以為他必死無疑,誰知蔣琬心無親疏厚薄,依法秉公處理此案,使他得免重罪,絲毫沒有借機報復,并說道:“敢于直言參政的人,正是我求之不得的!”其公正無私、寬厚容人的胸懷著實令人欽佩。
蔣琬的氣度,還表現在容人之過上,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對楊儀的處罰。楊儀雖有才干,但卻是個狹隘自私的小人。諸葛亮死后,他自覺才能超拔,且平定魏延功高蓋世,理應繼任諸葛亮之職,沒料到諸葛亮選定的接班人是蔣琬。于是,楊儀就深恨蔣琬等人,“自以為年宦先于蔣琬而位出琬下,且自恃功高,未有重賞,口出怨言,謂費祎曰:‘昔日丞相初亡,吾若將全師投魏,寧當寂寞如此耶!’”結果,“后主大怒,命將楊儀下獄勘問,欲斬之。”但寬厚大度的蔣琬不但沒有記恨楊儀而乘機落井下石,反過來還替楊儀說情:“儀雖有罪,但日前隨丞相多立功勞,未可斬也,當廢為庶人。”
古往今來,人們都一致視寬宏大度為美德。大凡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具有容人、容言、容事之雅量,顯然,在這方面,蔣琬就堪稱楷模。他身為封建王朝的官吏,能夠做到不泄私憤,不計私仇,不排斥異己,寬以待人,正派為官,時時處處展現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領導風范,其氣度與雅量堪稱為官者表率,至今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