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梁啟超的故事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關于梁啟超的故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關于梁啟超的故事:少年對對
童年的梁啟超聰明過人,才思敏捷,祖父梁延十分喜歡他。梁啟超5歲時開始讀《四書》、《五經》,8歲學為文,9歲已經能夠寫超過千字的文章,12歲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鄉人稱為"神童"。
一天,梁啟超爬上竹梯玩耍。祖父怕他有危險,望著梁啟超急叫:"快下來,快下來!會跌死你的……"梁啟超看見祖父急成那樣子,竟又往上再攀一級,還沖口念出兩句:"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祖父不由開心大笑,感到乖孫非比尋常。
梁啟超10歲,跟父親入城,夜里住在秀才李兆鏡家。李家正廳對面有個杏花園,梁啟超第二天早晨起來便走到杏花園玩耍,但見朵朵帶露杏花爭妍斗艷,十分可愛,便摘了幾朵。突然聽到腳步聲由遠而近,原來是父親與李秀才來了。梁啟超急忙將杏花藏于袖里,但仍被父親看見了。父親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責怪兒子,便以對對聯的形式來處罰他。父親吟上聯:"袖里籠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啟超仰頭凝思,瞥見對面廳檐掛著的"擋煞"大鏡,即念出下聯:"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李兆鏡拍掌叫絕,于是道:"讓老夫也來考一考賢侄,'推車出小陌',怎樣對?"梁啟超立刻對上:"策馬入長安。""好,好!"李兆鏡連聲贊好。
一天,梁啟超家里來了一位客人,當時正在廳里與父親談著什么。梁啟超從外面玩得滿頭大汗走進來,從茶幾上提起茶壺斟了一大碗涼開水正想喝,卻被客人叫住了。"啟超,你過來。"客人說,"我知道你認識很多字,我來考考你。"客人見茶幾上鋪著一張大紙,提筆便狂草了一個"龍"字:"你讀給我聽。"梁啟超看了一眼,搖搖頭。客人哈哈大笑。梁啟超沒理他,一口氣喝了擺在茶幾上的那碗涼開水。客人看了又哈哈大笑,道:"飲茶龍進水。"梁啟超用右衫袖抹一下嘴角,說:"寫字狗耙田。"梁啟超的譏諷讓父親大為尷尬,正要懲罰他,客人卻說:"令公子對答公整,才思敏捷,實在令人驚異。"
關于梁啟超的故事:妙作咸魚詩
梁啟超九歲那年,他的祖父梁維清帶著他乘坐木船,由水路經江門前往廣州參加考試,這個還是梁啟超第一次離開家鄉。
當時滿船的人都是準備應試的趕考的書生,大家坐在一起都是在討論學問和夸耀才學的。
一日在船上吃午飯,剛好吃的是白米飯和蒸咸魚,有一個考生就提議以咸魚為題進行吟詩或作對。其實用咸魚入詩入對,是一個非常難的題目,因為咸魚雖然是廣東人飯桌上的名菜,但畢竟是登不了大雅之堂,俗話說:“進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但說的仍然是臭,并且是與“入芝蘭之室”相對著的,話題一出,當時滿船的考生都一下子被難倒了,大家紛紛都在抓耳撓腮,苦苦思考。
梁啟超稍停片刻,便當眾吟誦:“太公垂釣后,膠鬲舉鹽初”。在座的人聽了,都不約如同地愣了一下,然后大家都拍手叫好,不約而同地稱贊他的詩做得十分切題,風格典雅,詩意濃郁,而且適當地運用典故,不落俗套,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好句。
到后來有人討論到梁啟超的時候,就有這樣戲言:“廣東咸魚從此得翻身了,入風流儒雅的一類了”,這個可能都是從梁啟超作咸魚詩中得到的。
梁啟超簡介: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光緒舉人等。漢族,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國的思想啟蒙者,深度參與了中國從舊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革的偉大社會活動家,民初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聞報刊活動家。他的文章富有獨特的歷史視角,令人深思,啟蒙思想。
梁啟超自幼在家中接受傳統教育,1889年中舉。1890年赴京會試,未中。回粵路經上海,看到介紹世界地理的《瀛環志略》和上海機器局所譯西書,眼界大開。同年結識康有為,投其門下,后來,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包括影響后世深遠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歷史研究法》、《少年中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