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王昭君主要成就介紹
王昭君(約前52年-約15年),名嬙,字昭君,漢族,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與貂蟬、西施、楊玉環并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人物王昭君主要成就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歷史人物王昭君主要成就介紹
"和親"的建議原本是漢高祖時婁敬德提出的,當時的形勢是匈奴強漢弱,呂后只有一女,不忍心將她遠嫁番邦,因此和親一直都是挑一個宗室的女兒假做公主嫁出去的。漢宣帝時,匈奴發生動亂,五個單于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領呼韓邪單于向漢朝稱臣,南遷到長城附近,同西漢訂立了和好盟約。公元前33年,他又入朝覲見,自言愿當漢家女婿,于是上演了"昭君出塞"這一流傳千古的歷史事件。
在昭君出塞后的幾十年時間里,漢匈兩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關系,因此西漢末年的和親是成功的。西漢呼韓邪單于附漢與昭君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而且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此外,通過和親加強了和親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后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昭君出塞后,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從此,使得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王昭君為實現漢朝與匈奴的和睦相處而遠嫁匈奴,開創漢匈間60年無戰事的和平局面。王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后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通過和親,從客觀上緩解了漢朝與匈奴的關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于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她不僅有驚人的美麗,而且負有替漢家君王傳播光明、和番寧胡的重大使命。
歷史人物王昭君生平
入宮待御
王昭君出生于南郡秭歸(今湖北興山縣)的一戶平民之家, 漢元帝時,以良家女子的身份被選入掖庭,成為了一名宮女。
(據蔡邕《琴操》記載,昭君十七歲時,端正閑麗、美貌動人,其父王襄見她異于常人,就拒絕了別人的求婚,將昭君獻給了元帝。)
出塞和親
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匈奴單于呼韓邪來朝,請求娶漢人為妻。元帝遂將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于,并改元為竟寧。單于非常高興,上書表示愿意永保塞上邊境。
昭君抵達匈奴后,被稱為寧胡閼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右日逐王。
(據范曄《后漢書》記載,呼韓邪單于來朝,元帝發敕令賞賜其宮女五人。當時昭君已經入宮數年,得不到皇上寵幸,心情非常悲傷哀怨,就主動請求和親匈奴。呼韓邪單于臨行前,元帝餞行,讓五個宮女出列。昭君衣著靚麗,容貌美艷,元帝非常吃驚,想要留下但又不愿失信,遂賜予匈奴。)
匈奴生涯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韓邪單于去世,大閼氏之子雕陶莫皋被立為復株累單于。依照匈奴婚俗,父死,子可以娶后母,于是昭君又嫁給了復株累單于。
(據《后漢書》記載,呼韓邪單于死后,復株累單于想娶昭君為妻。昭君上書漢成帝,請求返回中原,成帝拒絕了她的請求,敕令昭君遵從匈奴習俗。)
鴻嘉元年(前20年),復株累單于去世,且糜胥繼任為搜諧若鞮單于。昭君與復株累單于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生有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于居次。
身后之事
元始二年(2年),王莽專政,為取悅王太后,厚賞烏珠留若鞮單于,令其送昭君長女須卜居次返回中原,進宮服侍王太后。初始元年(8年),王莽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朝。次年,王莽換單于璽,改授新匈奴單于章,匈奴不滿,遣將兵眾萬騎,屯兵塞下,漢匈關系惡化。
天鳳元年(14年),須卜居次夫婦勸單于議和,漢廷派昭君侄王歙為和親侯。次年,漢匈議和,王莽改匈奴為"恭奴",單于稱"善于",賜以印綬。
天鳳五年(18年),匈奴輿左賢王輿立為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為穩固王位、獲求王莽賞賜,誅殺昭君之子伊屠智伢師,遣送須卜居次及其家眷到新朝宮廷。王莽立須卜當為須卜單于,漢匈關系徹底破裂。更始元年(23年),綠林軍攻占洛陽,新朝滅亡,須卜居次與其子皆死于亂兵之中。
泰始二年(266年),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追尊司馬昭為文帝,為避司馬昭的諱,王昭君被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看了歷史人物王昭君主要成就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