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簡介
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Ayurširidara,梵語"壽吉度"之意,1339年-1378年),北元第二位皇帝,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朝皇帝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元朝皇帝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簡介
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Ayurširidara,梵語"壽吉度"之意,1339年-1378年),北元第二位皇帝,蒙古帝國第16代大汗(1370年-1378年在位),元惠宗(順帝)長子,母為高麗貢女奇皇后。
早年接受儒學教育,至正十三年(1353年)被冊封為皇太子。當時惠宗荒淫縱欲,太子聯合擴廓帖木兒(王保保)欲奪帝位,惠宗則以孛羅帖木兒為支柱。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惠宗與太子兩方爆發內戰,太子聯合擴廓帖木兒驅除孛羅帖木兒一派,獲得勝利,與惠宗也實現和解。后來他又攻打擴廓帖木兒,使元朝內亂不斷。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將領徐達、常遇春進攻大都,他隨惠宗出逃上都,旋又至應昌。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惠宗死,愛猷識理達臘繼位。不久后明軍破應昌,他逃奔和林,改元"宣光"。在位期間力圖中興元朝,重新起用擴廓帖木兒,擊退明軍北犯,但亦無法恢復中原,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后徙帳金山之北,宣光八年(1378年)四月去世,廟號"昭宗",汗號為"必里克圖汗",由脫古思帖木兒嗣位。
元朝皇帝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人物生平
儒學教育
愛猷識理答臘生于元惠宗(順帝)至元五年(1339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生母奇氏因為生育皇子,母憑子貴,于至元六年(1340年)四月被元惠宗封為第二皇后(即奇皇后)。同年六月,惠宗除掉了原定的皇儲、元文宗之子(惠宗堂弟)燕帖古思與其母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又因惠宗正宮皇后伯顏忽都所出之嫡子真金生二歲而夭折,所以愛猷識理達臘才能成為大元的儲君。
依元朝皇室慣例,愛猷識理達臘幼年被寄養于大臣脫脫家中,呼脫脫為"奶公"。他的童年玩伴是脫脫的兒子哈剌章。脫脫家庭深受漢文化影響,愛猷識理達臘也啟蒙于脫脫的家庭教師、南人學者鄭深,學習《孝經》等儒家經典。他在六歲時回宮,惠宗繼續精心培養愛猷識理達臘,至正八年(1348年)二月,命愛猷識理達臘學習畏兀兒體蒙古文;次年七月,又命愛猷識理達臘學習漢文。至正九年(1349年)十月,愛猷識理達臘入學端本堂,開始接受系統的儒學教育,由漢人大臣李好文以太子諭德的身份負責教導。李好文輯錄儒家經典及歷代史籍,編纂了《端本堂經訓要義》11卷、《歷代帝王故事》106篇、《大寶錄》及《大寶龜鑒》等教材,用來教育愛猷識理達臘。愛猷識理達臘在端本堂上課時,他的近侍故意帶獵鷹在廊廡間喧呼馳逐,引誘愛猷識理達臘出去玩耍,愛猷識理達臘不為所動,下課后責備近侍說:"此讀書之所,先生長者在前,汝輩安取褻狎如此?急引去,毋召責也!"愛猷識理達臘在端本堂的學習一直持續到至正十六年(1356年),李好文上書已是皇太子的愛猷識理達臘說:"臣之所言,即前日所進經典之大意也,殿下宜以所進諸書,參以《貞觀政要》、《大學衍義》等篇,果能一一推而行之,則萬幾之政、太平之治,不難致矣。"愛猷識理達臘深敬禮而嘉納之。關于愛猷識理達臘的讀書生活,當時的元朝官員張昱有詩曰:"端本堂深繡榻高,滿前學士盡風騷。星河騎士知唯馬,慣識金箋玉兔毫。"
冊封太子
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愛猷識理答臘被元惠宗立為皇太子,并詔告天下。詔文如下:
"朕荷天地之洪禧,纘祖宗之正統,若稽古訓,惟懷永圖。皇子愛猷識理達臘,溫文日茂,仁孝夙成,朕為之開端本堂以親學,立宮傅府以觀政,選任老成以躬輔導,使之寅贊時雍,在朕左右十五年矣。講藝迪德,善譽益聞。邇者宗王大臣合辭懇請,至于再三,元良之位,國本所崇,以長以賢,中外屬望。宜遵世皇之盛典,以為億載之貽謀。是用俯徇輿情,聿隆丕祚,已于今年六月初二日授以金寶,立為皇太子、中書令、樞密院使,悉如舊制。其諸冊禮,具儀舉行,屬慶典之肆成,宜普天之均惠,可大赦天下。"
愛猷識理達臘成為皇太子以后,便卷入了元廷內部斗爭之中。當時,惠宗倦怠朝政,沉湎享樂,于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一月命中書省、御史臺、樞密院凡奏事先啟皇太子,實際上就是把朝政交給愛猷識理達臘。此時他與"奶公"脫脫的關系發生微妙變化,原本脫脫對愛猷識理達臘的呵護照顧無微不至,在愛猷識理達臘出生后就以正宮皇子的待遇對待他,并曾在云州遇山洪時抱著愛猷識理達臘單騎奔向山上,救了他一命,還花私財十二萬二千錠在大都健德門外修大壽元忠國寺,為愛猷識理達臘祈福,后來愛猷識理達臘入學端本堂的事也是脫脫在管。但在冊封愛猷識理達臘為皇太子的問題上,脫脫卻以正宮皇后伯顏忽都可能會有生育為由,表示反對,因此愛猷識理達臘雖被立為皇太子,卻遲遲未能受冊與謁廟。惠宗寵臣康里人哈麻趁脫脫出師高郵之機,向愛猷識理達臘與奇皇后進讒言。不久脫脫被黜,后又被哈麻害死于流放途中。一般認為,愛猷識理達臘在廢黜脫脫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專權朝政
除掉脫脫以后,愛猷識理達臘便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三月獲冊寶,并穿上九旒冕服,拜謁太廟,完成了成為皇太子的最后一道程序。此后愛猷識理達臘更加有恃無恐,野心愈發膨脹。在元末農民起義的亂局下,他在宮內與惠宗一道沉溺密宗,荒淫無度;在朝中則安插親信,與其母奇皇后及資政使樸不花、右丞相搠思監等沆瀣一氣,驕恣不法,使朝政愈加昏暗。愛猷識理達臘一黨企圖盡逐惠宗近臣,以篡奪皇位,他們的"內禪"計劃得不到左丞相漢人賀惟一(太平)的支持,愛猷識理達臘一黨多次利誘,賀惟一不為所動,因此愛猷識理達臘欲除之而后快。至正十九年(1359年)十二月,愛猷識理達臘授意監察御史買住、桑哥失里誣陷賀惟一的親信中書右丞成遵、參政趙中等人,將他們下獄處死。賀惟一明哲保身,上疏辭相,但愛猷識理達臘一心要置其于死
愛猷識理達臘
愛猷識理達臘地,正好遇上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在北方發動叛亂,逼近上都,愛猷識理達臘又把賀惟一調到上都,欲借叛軍之手除掉賀惟一,不料叛亂很快平定,賀惟一得勝還朝。其后賀惟一辭官回鄉,但愛猷識理達臘一黨仍不罷休,最后還是逼死了賀惟一。
愛猷識理達臘一黨的胡作非為引起正直大臣的不滿,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監察御史傅公讓上疏彈劾樸不花、搠思監弄權,結果被愛猷識理達臘貶到吐蕃做官。其他上疏勸諫的御史也通通被外放。治書侍御史陳祖仁兩度冒死上疏,勸諫愛猷識理達臘不要專權,愛猷識理達臘將他貶到甘肅。而后愛猷識理達臘繼續清洗惠宗近臣,在同年嗾使搠思監掀起大獄,以謀反罪逮捕惠宗母舅老的沙、賀惟一之子也先忽都、也先忽都部將脫歡等人,"鍛煉其獄,連逮不已"。惠宗知道他們是無辜的,于是頒詔大赦,但搠思監卻篡改詔書,獨不赦老的沙之獄。最后除了老的沙出奔當時靠鎮壓農民起義起家的軍閥孛羅帖木兒以外,其他牽連的人都被愛猷識理達臘一黨害死。隨后又陷害十八功臣家子孫。至此愛猷識理達臘將惠宗在朝中的羽翼全部剪除,離"內禪"只有一步之遙了。
當時,奇皇后的家族被高麗恭愍王誅殺,于是奇皇后要愛猷識理達臘為其報仇,愛猷識理達臘乃派遣高麗叛臣崔濡率一萬元軍討伐高麗,改立在元朝的高麗王族德興君塔思帖木兒為新王。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元軍渡鴨綠江進入高麗,起初取得勝利,然而很快被高麗名將崔瑩擊潰,只剩十七騎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