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怎么死的
編者按:他一邊大罵“李鴻章不是個東西”,一邊仍然不停高呼“出隊!出隊!有了和約我還要打,從南邊打到北邊,看皇帝奈我何!”說罷渾身顫栗不止,突然口噴很多血塊,昏迷不省人事,幾天后就離開了人世,壯烈殉國。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樸存,湖南湘陰人(今湖南湘陰縣界頭鋪鎮),晚清軍事家,洋務派重要代表人物,湘軍統帥。
左宗棠怎么死的:左宗棠對李鴻章簽訂《中法新約》完全不能理解。對當時主和的李鴻章作出以下批評:“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
李鴻章惱怒之余,決定拿左宗棠的下屬開刀,指使親信潘鼎新、劉銘傳等陷害攻擊“恪靖定邊軍”首領王德榜、并誣告臺灣道劉璈,彈劾誣告劉璈十八款,使他們失去兵權并喪命。
左宗棠上書朝廷為屬下鳴冤叫屈,但一個月后就于7月27日(陽歷9月5日)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歲,朝廷追贈太傅,謚號文襄。祀京師昭忠祠、賢良祠,并建專祠於湖南及立功諸省。
清末重臣左宗棠逝世于1885年。
關于他的死,一般史書都只說是病死,至于病死詳情,幾乎都未述及。而據左宗棠同時代人吳光耀《紀左恪靖侯軼事》記載,原來左宗棠是在中法戰爭期間,因憂憤時局過度而暴病嘔血辭世的,而且在臨終之前,還有一段生動的故事。
中法戰爭爆發后,左宗棠于1884年9月奉命前往福建督師,指揮閩海戰役。他一到防地,就日夜奔走各營地之間,加緊訓練作戰部隊。他每到一地,即高呼“娃子們快造飯,料理裹腳草鞋,跟我去打洋人!”諄諄不絕于口,很快使軍心大振,士氣劇增。
1885年農歷年來臨之際,很多將士都在準備過年,但是左宗棠卻下令說:“今日不準過年,要出隊!洋人一定會趁過年之機攻打廈門,所有將士都跟我去打仗,我親自充當前鋒!”這時左宗棠已是73歲老人。正月初一這天,福建總督楊昌浚和福州穆圖善前來賀年,兩人見左宗棠要去打仗,連忙勸阻說:“洋人最怕中堂大人,自然不敢來,中堂大人還是不要去了。”左宗棠一聽,聲色俱厲地訓斥兩人說:“怕是打出來的!你們不去打,洋人怎么會怕?”又說:“你們二人已是大官,你們不去,我去!”果然不出左宗棠所料,法軍真的趁過年之機,出動大隊兵船來攻廈門。但因左宗棠布防及時,又親臨前線督戰,法軍在50海里外偵知清軍有備,只得慌忙撤退。
中法戰爭最后以中國在中越邊境重創法國侵略軍而告終,豈料腐敗透頂的清政府卻以勝為敗,竟于1885年6月與法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和約,打了勝仗反而賠償戰敗者所謂“損失”。
和約簽訂后廷寄福州,左宗棠大失所望,氣得全身發抖,不能成讀。他一邊大罵“李鴻章不是個東西”,一邊仍然不停高呼“出隊!出隊!有了和約我還要打,從南邊打到北邊,看皇帝奈我何!”說罷渾身顫栗不止,突然口噴很多血塊,昏迷不省人事,幾天后就離開了人世,壯烈殉國。
人物評價:
縱觀左宗棠的一生,最輝煌的是收復六分之一的國土。這是他個人的榮耀和驕傲,更是國家之福。浙江巡撫、左宗棠的老友楊昌浚在清廷恢復新疆建省后到西域,所到之處,楊柳成蔭,鳥鳴枝頭,人來車往,百業興旺,當即吟出一首《恭誦左公西行甘棠》: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
與唐代詩人王之渙慷慨悲涼的“春風不度玉門關”相映照,玉門關外,何止是楊柳撩起的春意呢?我上小學時就讀過這首詩,小小心田,對英雄無限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