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是怎么死的
比干一言不發(fā),騎馬飛奔跑了好幾里路,忽然聽見一婦人大叫賣無心菜,比干勒馬即問:“人若是無心如何?”婦人回答:“人若無心即死!”比干當(dāng)時大叫一聲血如泉涌,一命鳴呼去了。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衛(wèi)輝市北)。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歷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63年。一生忠君愛國倡導(dǎo)“民本清議,士志于道。”為殷商貴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xué),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輔帝辛。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fā)展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qiáng)兵。比干是殷帝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紂王)的叔父,官少師(丞相)。受其兄帝乙的囑托,忠心輔佐侄兒——幼主紂王。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紂王殘殺,終年(公元前1063年)63歲。
比干典故故事
《封神榜》記載,商朝紂王被妲己所迷惑,喪德敗行,荒淫無道,巔倒倫常, 又信費(fèi)仲、尤渾等佞臣至朝政腐壞,丞相比干身為紂王的叔父,責(zé)無旁貸,不時力諫紂王,但被妲己等人視為眼中釘。
一晚,比干應(yīng)紂王之命赴鹿臺迎接群仙降臨,當(dāng)酒過三巡之后,比干發(fā)現(xiàn)妲己及其所請來的神仙全是妖狐化身,于是暗中請鎮(zhèn)國武成王黃飛虎誅殺妲己的狐族,因此更令妲己含恨在心,設(shè)下毒計殺害比干。
一日,妲己面帶病容地對紂王假說自己心病復(fù)發(fā),絞痛難當(dāng),記得幼時曾得異人相救,以玲瓏人心一片,煎湯吃下,此疾就愈,但若無玲瓏心則此命休矣,妲己又虛言比干是一位忠賢之臣,其心必定是七竅玲瓏,可借一片食之,病愈即還給比干,紂王信以為真,即命人急召比干。
比干聞之,既怒且驚,慌忙中打開了姜子牙留下的錦囊來看,內(nèi)藏有符訣及救命法術(shù):將符燒灰入水,飲服于腹中可護(hù)住五臟六腑;剖腹摘心之后,在路途中若見有人賣“無心菜”,你就要問:“人若是無心如何?”賣菜人若是答:“人若無心還活!”你便不死;但賣菜人回答:“人若無心即死!”你就即死矣!比干顧不得那么多,即依照錦囊內(nèi)的方法去做!
比干到了朝殿之上即破口大罵:“妲己賤人!我死冥下,見先帝無愧矣!”又泣:“成湯先王!豈知紂斷送成湯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即拔劍剖腹,但其血不流;比干將手往腹內(nèi)摘心而出,擲在地上,掩袍不語速往城門外去。
比干一言不發(fā),騎馬飛奔跑了好幾里路,忽然聽見一婦人大叫賣無心菜,比干勒馬即問:“人若是無心如何?”婦人回答:“人若無心即死!”比干當(dāng)時大叫一聲血如泉涌,一命鳴呼去了。
后來,姜子牙助周滅紂成功,奉元始天尊的法旨封神,而比干被追封為“文曲星君”。
比干是怎么死的:商末帝辛(紂王)暴虐荒淫,橫征暴斂,比干嘆曰:“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樓強(qiáng)諫三日不去。紂問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紂怒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遂殺比干剖視其心,終年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