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夫的傳奇人生
《衛子夫》是由電視劇制作界的夫妻檔劉家豪與梅小青聯手制片、編劇、導演的一部大型歷史古裝劇。該劇講述了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傳奇一生。下面小編通過歷史的角度,去介紹衛子夫的傳奇人生。
武帝皇后衛子夫有怎么樣的傳奇一生
衛子夫由歌女、夫人而成皇后,除了她的容顏美色之外,還因為她有太子劉據和戰功赫赫的娘家做為她的支柱。但在她為皇后的38年中,是比較安分守己的。所以武帝死后,她的名譽還是得到了恢復。另外,應該指出的是,子夫的入宮,使她的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機會,從而為西漢在反擊匈奴的戰爭中贏得了主動地位。從客觀上講,衛子夫對漢朝是有功勞的。因此,她的影響也是不能抹殺的。
司馬遷在《史記自敘》中稱贊衛子夫“嘉夫德若斯”,可見衛皇后有相當良好的品德,雖然出身卑微,但身居高位后卻謙虛謹慎,也因此雖然年長之后失寵,但武帝仍舊相當尊重她,不似當年竇皇后雖然身為皇后,文帝卻公然讓寵妃慎夫人與皇后平起平坐。
衛子夫女士在漢王朝皇宮中崛起,是傳奇性的。而凡是傳奇性的,也就是命運性的。從一個女奴爬到皇后的寶座,沒有自己的努力當然不行,但純靠自己的努力,同樣也不行,必然有許多不能預料又無法控制的因素介入。衛子夫女士溫柔敦厚,小心翼翼,無論性格和品德,都無懈可擊,可是正在她一帆風順,即將高升皇太后之際,卻又以意外的悲劇作為結局,使人不得不想起命運的力量。嗚呼,大千世界,就像一座水泥攪拌器,而一個人(包括最尊貴的帝王皇后),不過水泥攪拌器中的一顆沙粒,身不由主地隨著環境轉動,不知道碰到些啥,也不知道終點是啥。
衛子夫出身:平陽公主歌女
衛子夫女士的出場,在阿嬌女士的篇幅里,已經敘述過,蓋阿嬌女士受到她嚴重的影響。不過,衛子夫女士和劉徹先生初見定情的那一段,卻是一幅中國宮廷荒唐勢利的片段畫面。
在專制政體中,皇帝擁有無限權力,除了生他的老爹老娘之外,任何人都必須拍他的馬屁,叔伯姑舅、兄弟姐妹,全都有志一同。拍得他舒服,就可錢權并至。拍得他不舒服,輕者沒錢沒權,重者腦袋搬家。
劉徹先生的老娘王女士,她在前夫金王孫先生家,已生了一女。后來姘上了西漢王朝第六任皇帝劉啟先生,又生了三女一男。三女是:平陽公主、南宮公主、隆慮公主,一男就是劉徹。
——從前,皇后也好、公主也好,都有名有姓。自從公元前二世紀六十年代之后,儒家學派借政治力量,逐漸控制中國人的思想,女人地位遂一天比一天低落,低落到沒有獨立人格,成為男人身上的一種零件。于是,就只有姓,而沒有名矣。偶爾有姓有名,倒成了奇跡。柏楊先生只好跟進,曰“某公主”,曰“某皇后”。
三位公主都是姐姐,劉徹先生則是幺弟。幺弟當了皇帝,三個姐姐的氣勢當然非凡,但三位姐姐對這位幺弟,可不敢端姐姐的架子,只敢端拍馬屁的架子。跟我們故事有關的大姐平陽公主,她生命的一部分就是對她的這位唯一的寶貝幺弟,全神貫注,不久她就發現劉徹先生一直沒有兒子。在古老的社會中,認為不生兒子,責任全在老奶,而不在臭男人。這種跟科學恰恰相反的理論,似乎到現代二十世紀,有些別具心腸的朋友,仍堅持如此如此,造成千千萬萬家庭悲劇。
既然臭男人沒有責任,平陽公主理所當然地認為,宮廷里雖然美女如海,仍不可靠。她就在她的公主府里,特別選拔了十余位嬌艷如花的良家處女,組成一個小隊——我們可稱之為“捕帝隊”,教她們琴棋書畫歌舞,以及灑掃應對進退。在嚴格的訓練下,無一不精。蓋幺弟經常去大姐家閑逛,在閑逛時,平陽公主就把她們展覽出來,左蹦右跳,專等上鉤。這十余位美女的前途不可限量,萬一被劉徹先生看上,就有“大熱特熱”的可能性,如果再蒙觀世音菩薩保佑,生了一個兒子,那更了不得兼不得了。一旦為皇帝生下了繼承人,連平陽公主都得倒轉過來看她的顏色。衛子夫女士的出身是女奴的女兒,還沒有資格進這個圈圈。她只是次一等的,平陽公主的歌女之一。
后宮專寵 翻身皇后
公元前139年農歷三月的頭一個巳日,劉徹先生去首都長安(陜西西安)北郊渭水河畔的壩上,祭奠鬼神。祭奠鬼神已畢,返回皇宮途中,順便到姐姐平陽公主家。皇帝御駕親臨,乃響雷般的大事,當然大開筵席。“捕帝隊”的美女如云,也全部出動,圍繞著他又歌又舞、又挨又擠、又夾菜又勸酒,還可能有人坐到他大腿上。如果是柏楊先生,早就魂銷骨蝕,當場出丑。可是劉徹先生那一年雖然只不過才十九歲,正是兵強馬壯的年齡,竟然毫不動心,蓋他對脂粉陣可見得多啦。
平陽公主看到眼里,急在心頭,只好退而求其次,再召次一級的娘子軍出場。于是衛子夫女士的機會來臨,歌舞到一半,劉徹先生的賊眼就在她身上骨碌碌地打轉。嗚呼,漂亮的老奶到處都有,而必須“光艷奪人”,才算第一等天姿國色。尤其當美女滿坑滿谷之際,大家都差不多,沒有突出的艷光,不能吸引見過場面的臭男人的注意。衛子夫女士顯然具備這條件,而她也察覺到愛情開始在她耳膜上輕敲,也就用她的媚眼回報。平陽公主具有女人的細心和敏感,問老弟曰:“那個小妞,模樣如何?”劉徹先生恍恍惚惚曰:“她叫啥?啥地方人?”平陽公主告訴了他,他失聲曰:“好個漂亮的嬌娃。”說著,他站起來,說他有點熱,要換衣服,向換衣服的房間(尚衣軒)走去。平陽公主使了一個眼色,衛子夫女士就追蹤而至。
尚衣軒里發生了啥事,用不著細表。反正是事過景遷之后,他們終于出來,劉徹先生面有倦容,衛子夫女士鬢松發亂。平陽公主心里雪亮,表示愿把衛子夫女士送進皇宮,劉徹先生大為高興。
衛子夫女士臨入宮時,平陽公主摸著她的背曰:“此去定然受到寵愛,保重身體,將來尊貴,莫忘了我們。”看情形一帆風順,十拿九穩。可是人生道路總是曲折的,衛子夫女士入宮之后,首先遇到皇后阿嬌女士的打擊,而皇宮里的老奶,一個個杏臉桃腮,當皇帝的臭男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劉徹先生跟衛子夫女士一度春風,不過有錢有權的大爺一時興起,久不見面,早就忘了凈光。衛子夫女士的滿懷熱情,化作一腔凄涼,她才知道事情并不像她想象的簡單,誰都幫不上忙。
然而,幸運之神再度照顧她。一年后,皇宮里因宮女過多——約略估計,那時的宮女約有一萬余人——劉徹先生要釋放一批出宮。一些陷于絕望的老奶,都盼望自己也在釋放之列。衛子夫女士想到未來,與其困在里面,年華逐漸老去,不如仍回到平陽公主家,仍當一個歌女,還可能覓取夫婿,終身有靠。所以,當她隨著申請出宮的宮女群晉見皇帝,聽候裁決的時候,她拜倒座前,忍不住流下眼淚。劉徹先生霎時間想起前景,就留住她,而且寵愛有加。
皇后阿嬌女士的反應十分強烈,把氣出到衛子夫女士弟弟衛青先生身上,經過情形,前已言之。想不到這場逮捕,反而引起劉徹先生對阿嬌女士的厭惡和對衛子夫女士更深的愛憐。她閣下因禍得福,從此時來運轉,應驗了古人對專制政體的形容:“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于是——
衛子夫女士的大哥衛長君先生,稍后擔任宮廷警衛官(侍中)。
衛子夫女士的弟弟衛青先生,稍后不但擔任武裝部隊總司令(大),而且娶了他的主子平陽公主。
衛子夫女士的姐姐衛君孺女士,嫁給公孫賀先生。公孫賀先生稍后被封為侯爵,擔任交通(太仆),不久擢升為宰相。
衛子夫女士的妹妹衛少兒女士,最初跟平陽公主的家人霍仲孺先生私通,生了一個兒子霍去病,霍去病先生稍后跟舅父衛青先生并居高位,擔任武裝部隊總指揮(驃騎),把匈奴汗國打得七零八落。再稍后,衛少兒女士把霍仲孺先生一腳踢,看上了破落戶陳掌先生,硬嫁給他。劉徹先生就命陳掌先生擔任太子宮總官(詹事)。
而衛子夫女士自己,則生了三女一男。三女是:衛長公主,陽石公主,諸邑公主。一男是:劉據。公元前128年,劉徹先生正式封衛子夫女士為皇后,立七歲的劉據先生為皇太子。衛氏家族,勢傾全國。任何人都不會想到一個女奴的女兒——也是一個女奴——竟手轉乾坤,在西漢王朝中,建立如此龐大廣泛,而炙手可熱的勢力。世界上如果有傳奇性事跡的話,這正是典型的傳奇性事跡。當時民間就有歌謠曰:
生男不必太歡喜
生女不必心悲煞
試看衛子夫
一家霸天下
年齡漸老 伏下覆滅的種子
當衛家勢力鼎盛,萬人稱羨之際,已埋伏下覆滅的種子。首先是衛子夫女士年齡漸老。“老”對于漂亮女人是一種殘忍的酷刑,任何美女都無法不老,而老了之后,容顏凋謝。衛子夫女士當然美貌絕倫,不絕倫便抓不住老帝崽,但人無十年好,花無百日紅,年老則色衰,一天一天的不復當年。色衰則愛弛,劉徹先生自然不再顧念黃臉婆。所以到了后來,衛子夫女士雖貴為皇后,也很難見到皇帝一面。劉徹先生這時正沉醉在更年輕更漂亮的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趙鉤弋女士等等的溫香暖玉酥胸中。其次是,皇太子劉據先生,他遺傳了母親敦厚的性格,史書上說他“仁恕溫謹”,而老爹劉徹先生,卻聰明能干,反應靈敏,多才多姿。他嫌他兒子不夠精悍,一點也不像自己。
這兩種危機使衛子夫女士母子產生恐懼,蓋千萬雙暗箭,正射向她,災禍可能一旦爆發。劉徹先生也察覺到他們的不安,特別告訴身為武裝部隊總司令的衛青先生曰:“皇太子敦厚好靜,一定可以安定天下,這還有啥可憂慮的。如果挑選守成的君主,沒有比皇太子更適合的人選。聽說皇后和皇太子惶惶終日,如果真有這回事,請他們了解我的本心。”衛青先生除了感謝皇恩浩蕩外,也深自慶幸。
很多跡象說明劉徹先生也確實有這種心愿。他閣下除了喜歡聲色犬馬外,跟秦王朝嬴政大帝一樣,也喜歡云游四方,到處亂逛。不過小民亂逛就叫亂逛,帝王亂逛,在官文書上則叫“出狩”“巡幸”——“出狩”還像人話,“巡幸”就是狗話。不管人話也好,狗話也好,劉徹先生每次離開首都時,就把政府交給兒子劉據主持,把皇宮交給衛子夫主持。母子們戰戰兢兢,誠惶誠恐,所作的決定,劉徹先生無不十分滿意。劉據先生性情寬厚,對于死刑案件最后裁決時,如果發現是場冤獄,就立即加以平反,引起人民的贊頌膜拜。然而,任何專制政府,無一不是只重視官權,不重視人權的。劉徹先生所用的酷吏群,那些位高權重的官崽,以逮捕和殺戮為他們唯一的邀功和升遷途徑,而皇太子似乎偏偏跟他們作對,斷了他們的前程,自然怨聲載道。最初不過竊竊議論,后來開始在劉徹先生面前婉轉攻擊。衛子夫女士感覺事態嚴重,再英明的人都擋不住如火如荼的小報告,何況,她深知劉徹先生并不英明,只不過一個普通的酒色之徒而已。她告誡兒子曰:“遇到大事大獄,應該留待老爹決定,你可不要自作主張。”但是,劉徹先生卻每一次都支持兒子,認為老妻太不坦誠。政府官員遂分成兩派,尊重人權的是一派,尊重官權的又是一派。酷吏群是一個龐大的勢力,他們對劉據先生的陷害,無所不用其極。
公元前106年,衛青先生逝世,官權派高興得跳起來,大開香檳慶祝。蓋老娘失寵,老舅又死,而宮廷中的父愛最不可恃,正是對劉據先生下手的時候。劉徹先生那年五十二歲,在古代的宮廷里,已算老矣耄矣。大概感到來日無多,而更加荒淫,衛子夫女士更難見他一面,攻擊就更加猛烈卑鄙,這得舉個例子。
有一次,劉據先生進宮晉見老娘,大概逗留的時間稍久,宮門警衛官(小黃門)蘇文先生——官權派的小嘍?之一,向劉徹先生告密曰:“皇太子跟宮女們亂搞起來啦。”劉徹先生倒還漂亮,好小子,你喜歡妞兒呀,立刻下令把太子宮的宮女,增加到二百人。蘇文先生抹了一鼻子灰,心還不甘,他和他的宮門警衛官同僚常融、王弼二位先生,就更加緊收集劉據先生的過失。如果劉據先生沒有過失,他們就捏造過失,并在捏造的過失上,加油加醋,使它不但變成真實的,而且是嚴重的。衛子夫女士把他們恨入骨髓,曾跟兒子密商,要兒子稟報老爹,殺掉他們。劉據先生這時已二十九歲,危機四伏的環境,培養出他的政治警覺,他知道僅只殺掉幾個爪牙無補于事,反而更增加仇恨;而且,也未必能殺掉他們。他曰:“我們以后只有更加小心,只要不做錯事,老爹英明,向來不信奸邪,沒啥可憂愁的。”恰巧劉徹先生有小病躺床,教常融先生召喚劉據,常融先生回報曰:“皇太子聽說你病啦,臉上一團高興。”劉徹先生像挨了一記悶棍,一語不發。等了一會,兒子趕來,劉徹先生瞧他臉上有眼淚的痕跡,覺得不對勁,一再盤問,勃然大怒,把常融先生處決。
——嗚呼,宮廷斗爭是最可怕的斗爭,蓋任何斗爭都有天倫的溫暖,只有宮廷斗爭,骨肉之間都不免猜忌詐欺。劉據先生的淚痕顯然是偽裝的,再孝順的兒子,即令聽到老爹橫禍慘死,也不可能立即珠淚傾盆,而且一直持續到抵達現場。然而,我們不責怪劉據,斗爭的殘酷使他不得不用詐術以自保。父子之情,在宮廷中淡薄如紙。
中國皇帝群中,在位五十年以上的,得一個焉,曰遼帝國第六任帝耶律隆緒(圣宗)先生。在位五十五年以上的,則只有我們的男主角劉徹先生。他十七歲登極,七十一歲才總算翹了辮子,未免活得太長。一個專制帝王活得越長,他的罪惡也越多。并不是他本人不好,而是制度使他身不由主。無限權力使人發瘋,長期的無限權力,不但使人發瘋,還使人像豬一樣的發瘋。
握有無限權力的人,不管嘴巴說得如何漂亮,內心無一不恐懼死亡——尤其是被人宰掉的死亡。劉徹先生可以說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假設幸福的意義是權和錢,以及可以隨心所欲的話),如果他能夠一直這樣,那該多么好兼多么妙。可是他知道壽命有限,任何人最后都要挺尸,所以,他采取兩項措施:一是積極的,大肆招攬巫法師(方士)為他燒煉不死之藥,希望用小民的血汗錢,燒煉出一粒或兩粒仙丹,吞下尊肚,就可永遠活著,永遠享受他的榮華富貴。
——幸虧這仙丹沒有煉成,否則他閣下一直活到二十世紀的今天,而別的小民卻一代一代死亡,我們可不會買他的賬。老帝崽謀生乏術,在街上晃來晃去,憑他那兩下子,恐怕去妓院當大茶壺都沒人要。
另一項措施是消極的,那就是他嚴密地防范被人暗算,他不但恐懼人的暗算,更恐懼鬼神的暗算。在公元前二世紀那個時代,人們堅信用巫術可以致人死亡,所以劉徹先生對巫術也特別敏感。皇后阿嬌女士之所以被廢,囚死長門宮,并屠殺三百余人,就是起因于阿嬌女士玩弄巫蠱。
關于他閣下求不死藥部分,與我們無關,不必提它。關于防范巫蠱暗算,那正是事情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