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的基本概況介紹
《周書》,中國歷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唐朝令狐德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成書于貞觀十年(636年)。那么你知道周書的基本概況介紹么?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周書的基本概況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周書的基本概況介紹
《周書》,唐代令狐德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詔修梁、陳、齊、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與岑文本、崔仁師負責撰北周史,成書于貞觀十年(636年)。
《周書》共五十卷,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而史論多出于岑文本之手。貞觀十年與《北齊書》、《梁書》、《陳書》、《隋書》同時進呈皇家。本書記載了北朝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
《周書》文筆簡潔爽勁,清代史家趙翼說它“敘事繁簡得宜,文筆亦極簡勁”。《周書》不只是記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內容兼顧了同時代的東魏、北齊、梁與陳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對于帝位更迭、重大動亂,皆詳加載明,反映了當時中國歷史發展的大勢及紛繁的歷史事件。
周書的體例特殊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關于西魏史的表述。北齊承東魏,故以東魏
為正統;魏收在北齊撰《魏書》自亦以東魏為正統、以西魏為僭偽,因而于東魏所記甚詳,于西魏則斥而不書。正因為如此,所以唐代史學家撰寫北齊史,只須上承《魏書》就可以了。然而,撰北周史卻無法上承《魏書》,這里不僅有個“正統”觀念問題,而且在北魏、北周之間也不能空白了西魏一朝史事。為了表明北魏-西魏-北周這樣一個“正統”的繼承關系,也為了解決西魏史事在表述上的困難,令狐德棻等便在《周書·文帝紀》中以西魏皇帝年號記事,詳細記述了西魏文帝、廢帝、恭帝共二十二年的政治、軍事大事。《周書》中的一些人物傳記,也反映了自北魏末年經西魏至北周的若干史事。其次,是關于后梁史事的表述。《周書·蕭詧傳》及其眾多的人物附傳,記載了后梁政權的歷史。后梁是梁朝宗室蕭詧在西魏扶持下建立的一個封建小朝廷,都江陵(今湖北江陵),屬地僅有江陵附近數縣,先后是西魏、北周和隋的附庸,傳三世,歷三十三年(555—587年),滅于隋。應當注意的是,后梁不像陳朝那樣可以上承于梁,而且它又是在西魏的扶持下建立起來的,不把它的歷史寫入《梁書》而載入《周書》,這種在體例上的特殊安排,反映了《周書》作者的匠心。
周書的視野開闊
《周書》雖然只是記述西魏,北周皇朝史事的史書,但它著意于反映當時的歷史全貌這一顯著特點,表明它的作者具有很開闊的歷史視野。這表現在《周書》所記內容兼顧了同時代的東魏與北齊、梁與陳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如帝位更迭、重大動亂,皆一一載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全國歷史發展的大勢及紛繁的歷史事件。《周書》的這一特點,不僅《梁書》、《陳書》、《北齊書》趕不上,就是后來李延壽所撰的《南史》、《北史》與之相比,也還有一些遜色的地方。這顯然跟令狐德棻在事實上負責“五代史”的編撰工作有關,使他對當時的歷史發展狀況能夠有一種全局的觀點。
看了“周書的基本概況介紹”還想看:
1.夏朝帝王芒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