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是怎么死的
曹植之死由揭露了什么?曹丕稱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屢遭貶爵和改換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兒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幾次上書,希望能夠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曹植憂郁而死,年四十一歲。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曹植是怎么死的,歡迎大家閱讀。
曹植是怎么死的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少有文才,善為詩文,“建安七子”之一。曹植是建安時代最有成就的作家,詩歌、辭賦、散文皆有杰出貢獻,被文學(xué)評論家鐘嶸稱為“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曹植的《洛神賦》,被公認(rèn)為是建安文學(xué)的代表之作,東晉顧愷之的名畫《洛神賦圖》就取材于這篇名賦。東晉恃才傲物的謝靈運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的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從此,曹植以“才高八斗”名傳天下。唐代所稱“漢魏風(fēng)骨”,當(dāng)首推曹植。曹操第三子,封陳思王。因富才學(xué),早年曾被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終因任性而行失寵。遭忌于兄丕。曹丕稱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屢遭貶爵和改換封地。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為臨淄侯。二十五年,操死,丕廢漢稱帝,使就國。黃初二年(22),貶爵安鄉(xiāng)侯;改封耶城侯;三年,徙封東阿;四年,徙封雍丘王。太和元年(227),丕死,曹睿即位,徙封浚儀;六年,封為陳王,郁郁而死。溢曰思,世稱“陳思王”。曹植曾幾次上書,希望能夠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憂郁而死,年四十一歲。
曹植簡介
本名:曹植
別稱:曹子建、陳思王、陳王
所處時代:三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豫州沛國譙縣
出生時間:公元192年
去世時間:公元232年
主要作品:《白馬篇》、《洛神賦》、《七哀詩》、《飛龍篇》
主要成就:建安文學(xué)集大成者
政治思想
三曹非常中重視網(wǎng)羅民間隱士,試圖把散落在民間的隱士人才都聚集起來。三曹一方面批評動搖隱士所信仰的荒誕無稽,讓眾人退出山林入世治國。另一方面又歌頌其情操,把隱士視為同道中人,意在招隱求賢、讓眾人入世治國輔君濟世。曹丕的《大墻上蒿行》開頭即以人生短暫發(fā)問:”今我隱約欲何為?”接著以入世的物質(zhì)享受誘發(fā)隱士們出山,為其建功立業(yè)。此詩受到曹植《七啟》勸隱士出山,建功立業(yè)的影響。 這一方面說明三曹欲有所作為,另一方面也說明存在著大量的隱士不為朝廷所用。
曹植的《 七啟》中假托一個“鏡機子”對另一個“玄微子”論述飲食、 容飾、 羽獵、 宮館、聲色、 友朋、王道等七個方面的妙處。此賦以 招隱求賢、輔君濟世為 主旨,大約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年)發(fā)布《求賢令》后。令文有“今天 下得無有 被褐懷玉而釣于 渭濱者乎?”作者即據(jù)此興感抒論。規(guī)摹漢代 枚乘《七發(fā)》大賦體制,假設(shè)鏡機子與隱者玄微子問答聯(lián)級成文,批評“耽虛好靜”、“ 飛遁離俗”、“隱居大荒”的行為, 借鏡機子分類鋪敘肴饌、 容飾、 羽獵、 宮館、聲色之妙及游俠、俊 公子之奇節(jié)異行,最后以贊頌“圣宰”(即曹操)之“翼帝霸世”、 “舉不遺才”、“國富民康”、建“霸道之至隆”的功績,說服玄微子 “從子而歸”,表達了”君子不遁俗而遺名,智士不 背世而滅勛”的積極用世、建功立業(yè)的政治態(tài)度和理想抱負(fù)。篇制宏大,鋪陳夸飾,辭采瑰麗,氣勢慷慨,變《七發(fā)》散體筆勢為 駢儷整飭的精描細繪,而流暢生動過之。
看了“曹植是怎么死的”還想看:
1.曹植是怎么死的
2.曹操是怎么死的
3.曹仁是怎么死的
4.曹昂是怎么樣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