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愛情故事是怎么樣的
人們在關注詩人的文化成就之外,還很關心詩人的情感生活,從古至今才子佳人的結合總會被作為一段佳話流傳,像大詩人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微因與陸小曼三個女人之間的感情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白居易也不例外,詩人在創作的同時他的愛情之路也讓人好奇,尤其是我們認為的才子大多風流倜儻,感情之路肯定豐富異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白居易的愛情故事是怎么樣的,望大家喜歡。
白居易的愛情故事是怎么樣的
史料中記載白居易愛情有那么幾段,最純美的那一段戀情莫過于和初戀情人湘靈的相處。初戀總是美好而殘酷的,湘靈與白居易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兩人經過多年相處,墜入愛河,感情深厚。然而造化弄人,封建社會乃至現今社會中,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白居易不是官宦之家但是比起湘靈也算大戶了,出身農戶的湘靈雖與白居易兩情相悅,卻跨不過封建禮教那道門檻。門不當戶不對,加上白母的堅決反對,湘靈最終也沒能成為白夫人。
白居易愛情代表了大多數封建社會青年男女的情感,詩人在成婚之后依舊寫詩思念湘靈,可以看出這一段感情在他心中的重要,后面白居易幾次向母親懇求要和湘靈成婚,奈何總是被拒絕。悲痛之下白居易堅決抗婚,除了湘靈拒不求娶其他女子,無奈之下在三十七歲時白母以死相逼才娶妻,放到現在這個年紀也是大齡青年了,更何況是在壽命短暫的古代呢。
門當戶對的觀點一直延續至今,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生活習慣和觀點的不同有時候確實會影響婚姻,大詩人白居易愛情之路尚且如此,何況一般百姓。
白居易隱居在官場的原因
唐代詩人白居易年紀輕輕就聲名遠揚,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使得一代名家顧況對他贊賞有加,那時的白居易還沒有踏入官場,但是接觸到的都是高官顯貴,隨后白居易參加科考入仕,少年成名,當時的仕途還算順利。
直言不諱的詩人沒有意識到官場的黑暗,屢次諫言不被采納的他逐漸失望,后來的貶黜更讓他心中苦悶,以寫實詩諷喻當權者的腐敗激起了統治者的不滿,雖有滿腹才華和一腔熱血,始終不得志,自請外放。
即使對官場失望,白居易也沒有輕易辭官,還抱有一絲幻想,自請外放的地點選擇在蘇杭一帶,盡心盡力為民做主,獲得了老百姓的稱贊。之后白居易隱居在官場,一邊掛職,一邊與友人賞景詠詩,此時的官場腐敗現象嚴重,詩人已逐漸失去興趣,之后白居易在洛陽生活了十幾年,被稱為“神都”的洛陽地位不亞于長安,是名人雅士聚集之地,老年白居易隱居在此,后期大多數詩作均在此產生,多表達了對民間疾苦的關注,對于官場已經徹底失望,無心牽掛。
白居易隱居在官場還表現在即使被調回長安后,對加官進爵也失去興趣,一心為民謀劃,時時刻刻想著百姓,在老年時期還四處游走募捐,幫助百姓疏通龍門八節險灘,這樣的好官能不受百姓愛戴嗎?今天的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前往瞻仰的洛陽人絡繹不絕,人們紀念這位詩人高貴的品格,稱頌他的為官清廉。
晚唐著名詩人白居易故居在哪里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編和大家討論了白居易是哪里人,文中介紹了白居易的出生地是河南,而且河南是大詩人最后的居住地,所以白居易故居就在河南洛陽。
今天河南洛陽已經將白居易故居作為旅游景點對外開放,整個居所呈田字形分布,分為南北兩區,除了白居易居室外還有仿唐建筑與文化樂園,充滿古典韻味的文化館吸引眾多游人前去參觀,不但可以觀賞景致還能體驗歷史文化。
白居易故居的位置定在琵琶封頂,從風水學角度來看并不是風水寶地,這和他隱居官場不無關系。仕途不順加上朝廷腐敗,他外放期間縱情山水,一邊掛職一邊游玩,本著對官場的失望他有意讓后人覺醒,因此選擇琵琶封頂作為宅院,立下遺囑不讓后人做官。也有人認為白居易只是單純喜歡這里的風景,選擇在此處定居,一邊賞景一邊作詩,遠離塵囂安心創作。詩人當時什么想法我們不得而知,白居易故居作為文化遺產成為后人瞻仰的地方,我們在品味詩歌的同時切身體會一下青山綠水帶來的愜意,或許能和千百年前的詩人一樣感受自然的美好。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為紀念詩人,后人特意在白居易故居中根據此詩修建草亭,成為整個故居中最有詩意的地方,白居易晚年遠離官場醉心詩詞,選擇在山水之間定居,現在后人也不愿打擾他,按照詩人的意愿在故居的基礎上建立紀念館,品味詩人留下的詩詞,漫步在詩人曾經走過的路上,寄情山水悼念古人。
看了“白居易的愛情故事是怎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