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的始祖是誰
華人的姓氏之一,據統計,徐姓在中國大陸按人口排序是第十。在中國臺灣是人口第二十位的姓氏。那么徐姓的始祖是誰?
得姓始祖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為禹治水成功立下 了汗馬功勞,因此在 論功行賞時,伯益的兒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國。傳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時,由 于他愛護百姓,施行仁政,結果不僅徐國,連周圍三十幾個諸侯國都非常擁戴他。
適逢當時 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獵,徐偃王起了代周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 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車適時趕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見,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犧牲 ,于是棄國出走于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進山的百姓數以 萬計。周天子獲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為感觸,于是便讓偃王之子繼續治理徐國。因若 木首封徐國,其后代便以國為氏,稱為徐氏,徐若木便為徐姓的得姓始祖。
徐姓繁衍播遷
徐姓人最早繁衍于山東南部郯城一帶,以古代徐國為源地,世居而繁衍了一千多年,直到春秋末期為吳所滅,有徐姓人避居河南、山東,并在山東繁衍昌 盛起來,這是由徐姓郡望多為山東古地而來證明的。秦時有山東人徐福去東海為秦始皇尋求 長生不老之藥,帶三千童男童女,這六千多人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徐福被視作日本的開基 始祖。除山東外,在靠近徐國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一帶,在秦漢時亦有徐姓人在活動 。東漢以前,已有徐姓人西遷至今甘肅境內。東漢桓帝時,“南州高士”徐稚遷居今江西南 昌,徐稚被后人尊為“東海堂”徐姓的始祖,其子中有遷至浙江衢州府、龍游 ,孫輩中有遷居今浙江紹興、信安,江西的南昌,江蘇的蘇州、吳縣一帶。此期徐姓亦有遷 居河南者,三國時走馬薦諸葛的徐庶便是河南徐姓的杰出代表。徐姓大舉南遷始于魏晉之際 。南北朝五胡亂華,北方徐姓避居江南,到隋唐時期,在我國南方又有了進一步的繁衍。宋 末時,有徐姓人由江南石城遷居福建汀州(今長汀縣)上杭、連城二縣。元時,有徐姓人
從江西、福建遷居今廣東的豐順、海豐、梅縣、博隆及潮州的南坑。明清時,徐姓已廣布于 我國的大江南北。? 總之,徐姓在秦漢時期,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的黃河下游地區,尤以山東徐姓繁衍得最為旺 盛。徐姓的向南播遷,自唐代以后,幾乎是絡繹不絕于道的,此期廣布江南各地,這正是南 方各地徐姓眾多的原因,徐姓尤以江蘇、廣東、浙江、四川、山東、江西、安徽人數最多, 上述七省的徐姓約占全國漢族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宗族特征
1、徐姓文人雅士眾多。堂號來歷膾炙人口。如“圣交堂” 又名“麥飯堂”是講宋朝名士徐大受與圣人朱熹一見如故,貧窮的徐大受用蔥花湯和麥飯來招待朱熹,二人卻很 高興,歷史上傳為佳話。
2、字行輩份分支甚廣,茲舉一例,如浙江山陰清溪徐姓字行為:“ 洪維祖德,朱虎為儔,佐舜贊禹,盡獻嘉謀,澤延東海,望重南州,忠考濟美,義烈楊休, 奕葉衤乃來,永保徽猷。”
今“麥飯堂”注冊為43類(餐飲)商標。 徐姓后世 徐琴 為發揚徐姓文化注冊保護。
徐姓歷史名人:
徐福
秦朝方士,相傳他因到東海為秦始皇采長生不死藥一去不返,相傳其留居今日的日本而成為日本人的祖先即神武天皇。
徐伯
西漢水利家,于漢武帝元光年間主持漕渠開鑿工程,修成全長300余里的水渠,使關東至長安的漕運時間省去一半,沿渠萬余頃農田得到灌溉。
徐淑
隴西(郡治今甘肅臨洮南)人,東漢著名女詩人。
徐搟
字偉長,北海(今山東濰坊市)人,又善辭賦,能詩,后人輯有《徐偉長集》。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學,潛心典籍。漢靈帝末,世族子弟結黨權門,競相追逐榮名,徐干閉門自守,窮處陋巷,不隨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軍師祭酒掾屬,又轉五官將文學。數年后,因病辭職,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長,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主要著作是《中論》,曹丕稱贊此書『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于后?!?《與吳質書》)其情詩《室思》也寫的一往情深。 又善辭賦,能詩,后人輯有《徐偉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