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tǒng)馬丁·范布倫
馬丁·范布倫,是荷蘭人的后裔,美國第八任總統(tǒng)。他是《美國獨立宣言》正式簽署后出生的第一位總統(tǒng)。1837 年繼位上臺后,和加拿大爆發(fā)了邊界爭端,他靈活處理。美國又爆發(fā)了第一次經(jīng)濟危機。那么下面小編詳細介紹一下美國總統(tǒng)馬丁·范布倫吧。
馬丁·范布倫(Martin Van Buren,1782年12月5日-1862年7月24日),美國第八任副總統(tǒng)(1833年-1837年)及第八任總統(tǒng)(1837年-1841年)。他是《美國獨立宣言》正式簽署后出生的第一位總統(tǒng)。
他于1782年12月5日生于紐約州肯德胡克,祖籍荷蘭。是第一位荷蘭裔美國總統(tǒng)。14歲,他當了律師助手,后來成為縣法官,州參議員。
1821年,范布倫當選為美國參議員,后又擔任帝十一任紐約州州長。杰克遜總統(tǒng)第一任時,范布倫進入內(nèi)閣任國務(wù)卿。1832年范布倫被提名為克遜的副總統(tǒng)(第八任美國副總統(tǒng)),并于1835年被提名為總統(tǒng)候選人。
1836年,范布倫擊敗輝格黨(現(xiàn)共和黨前身)的四名對手,當選為總統(tǒng)。四年后競選連任未成。范布倫從杰克遜手中接下來的麻煩比榮譬更多。他忠實地執(zhí)行他前任的政策,但是得到的卻是令人頭疼的經(jīng)濟蕭條。
1 8 3 7 年范布倫上臺后,美國爆發(fā)了嚴重的經(jīng)濟危機。他提出獨立國庫制度等措施。在他四年任期內(nèi),美國和加拿大邊界發(fā)生嚴重沖突,最后簽訂了《韋伯斯特—阿斯伯頓條約》。由于嚴重的經(jīng)濟蕭條延續(xù)多年,人民對范布倫失去信心。1 8 4 0 年他競選連任時,敗于哈里森。后來又兩度參加競選,都遭到失敗,從此退出政壇,影息故鄉(xiāng)。
1862年7月24日,他于肯德胡克附近自己的莊園中去世。
延伸閱讀:美國歸正會是美國____會聯(lián)合會(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和 世界基督____合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的創(chuàng)始會員,一部分屬于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
歸正會接受古老的 使徒信經(jīng)(Apostles' Creed)、 尼西亞信經(jīng)(Nicene Creed)和 亞他拿修信經(jīng)(Athanasian Creed);傳統(tǒng) Reformed Belgic Confession, Heidelberg Catechism,和Canons of Dort;以及 modern "Our Song of Hope".
歸正會是 北美洲最古老的 新教教會之一。早期 荷蘭移民在 新尼德蘭(New Netherland)舉行宗教集會 1628年,Jonas Michaelius在 新阿姆斯特丹組織了荷蘭歸正會。在紐約市有4座教堂:華盛頓堡教堂(Fort Washington Collegiate Church)、中教堂(Middle Collegiate Church)、大理石教堂(Marble Collegiate Church),和西區(qū)教堂(West End Collegiate Chu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