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的起因
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也稱為1812年戰爭(War of 1812),是英國和美國之間的一場不分勝負的戰爭。那么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發生的起因是什么?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的起因是什么,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的起因:
1793~1815年英法交戰,英國封鎖所有法國港口,在公海上攔檢他們認為可疑的要前往法國的美國和中立國船只,并強迫美國海員服役,美國要求解除封鎖,但英國拒絕,美國遂于1812年6月18日對英宣戰。
交戰中,雙方勢均力敵,互有勝負,美軍入侵加拿大的計劃終未實現,在爭奪伊利、安大略、山普倫諸湖控制權的海戰中,美艦所得有限,雖然奪回底特律城,至1814年夏,英軍仍有效控制密西根湖通道,且占領密西西比河北段。
美軍曾攻占約克(多倫多),英軍則襲取華盛頓特區,美艦雖騷擾牽制英國貿易,但未能破壞英國的海上控制權及其對美國海岸的封鎖。
1814年12月24日厭戰的雙方在比利時簽署“根特條約”,恢復戰前態勢。
但是戰爭的結束防止了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因厭棄戰爭而醞釀的脫離聯邦的運動,而且,美軍在戰爭后期取得的勝利、歐戰的結束以及摧毀印第安人的抵抗等因素更造成了猶如美國是勝利者的氣氛。
簡單的來說,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發生的起因是: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后,英美之間的主權之爭并未停止,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省,人口稀少,防御松懈,美國欲向北擴張,并且期待加拿大居民將美國軍隊視為解放者。
1812年,美國卸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說:“今年將加拿大地區兼并,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進,向哈利法克斯進攻,最終將英國勢力徹底逐出美洲大陸。”美國必須控制整個北美洲大陸的信念后來被稱為美國的“昭昭天命”。
但是英國也有戰略優勢,在圣勞倫斯河邊界地區,北岸的加拿大一側人口密度和基礎設施比南岸的美國高出兩倍。
美國聲稱大英帝國在以下三個方面侵犯其主權:
1、英國不遵守美國獨立戰爭后雙方1783年達成的巴黎條約:拒絕移交西部地區軍事要塞,并且武裝印地安人,威脅美國的西部邊陲。
2、皇家海軍攔截美國商船追捕逃兵,強征美國海員入伍——這些人雖然出生于英國,但已歸化為美國公民。
3、英法之間的拿破侖戰爭導致的貿易禁運,使上百艘美國商船被皇家海軍扣押,美國的中立國地位未被尊重。
1811年,美國眾議院的鷹派議員鼓動戰爭,1812年6月18日,詹姆斯·麥迪遜總統向國會發表演講后,國會投票宣戰,有趣的是,英國為了避免對美戰爭而解除貿易禁運的消息在開戰以后才姍姍來遲。
相關資料介紹:
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又名美國革命戰爭(英語: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是大英帝國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幾個歐洲強國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主要是始于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后來卻因為法國、西班牙及荷蘭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范圍遠遠超過了英屬北美洲之外。同時,許多印地安人為雙方打仗。
在戰爭中,英國能夠利用他們在海軍上的優勢以占領殖民地的臨海城市,但如何控制鄉村地區卻使他們困惑。隨著法國海軍在乞沙比克城的勝利導致英國軍隊在1781年的約克鎮圍城戰役中投降。1783年訂定的巴黎條約承認了美國的獨立,因為許多殖民地的居民逃離那十三個殖民地并在北方安頓下來,這場戰爭同時也為了日后加拿大的建立做準備。
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它的勝利,給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打開了一個缺口,為殖民地民族解放戰爭樹立了范例。獨立戰爭又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創造了美利堅合眾國,同時又鏟除了殖民時期封建殘余的長子繼承法、續嗣限定法和代役稅,奴隸制契約也基本上廢除。從而解放了生產力,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寬廣的道路。正如列寧所說:“現代的文明的美國的歷史,是由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開始的。”
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對歐洲及拉丁美洲的資產階級革命起了推動作用。它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后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美國獨立戰爭沒有解決土地問題,也沒有解決奴隸制問題,使得獨立后的美國南北方朝著兩種不同的經濟道路發展,最終導致美國內戰(南北戰爭)的爆發。
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障礙,并為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樹立了榜樣,推動了18世紀的歐洲革命。《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及其所確立的新型政治體制,是人類文明的可貴遺產。既是民族獨立戰爭,又是資產階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