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杜魯門主義是什么
杜魯門主義是1947年3月12日美國提出的,是干涉別國內政的代名詞。是美國對外政策的重大轉折點。那么杜魯門主義的作用是什么,是誰提出來,美國杜魯門主義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國際舞臺上風云變幻、興衰起落,發生了空前巨大而又深刻的變化。戰后美國為推行冷戰政策進行了一系列的輿論準備和具體化措施,而“杜魯門主義”的出臺,使美、蘇之間冷戰正式開始。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由杜魯門陪同在美國的富爾敦發表關于“鐵幕”演說,宣稱“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利亞海邊的里雅斯特,一條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呼吁美、英合作,建立軍事同盟,以對付蘇聯的威脅,揭開了“冷戰”序幕。同年9月,杜魯門的白宮助理白拉克•克利福德的長達50頁的《美國與蘇聯關系》的報告,正式提出對蘇“冷戰”的綱領。
此后,英國因無力對希臘政府鎮壓希臘人民革命武裝繼續進行援助,于1947年2月21日通知美國國務院,英國于3月底停止向希臘和土耳其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希望美國填補它撤退后留下的“真空”。英國的這一表示為美國擴展勢力和執行以實力“遏制”蘇聯的政策提供了機會。
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在美國國會特別聯席會議上作了關于援助希臘、土耳其的演說,要求國會向希臘和土耳其提供4億美元的緊急援助,幫助希、土重建經濟生活,以抵制極權政體強加于它們的種種侵犯行動,抵制共產主義的擴張。杜魯門提出的這項政策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
“杜魯門主義”是美國對外政策的一大轉折點。過去美國把蘇聯稱為盟國,只是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攻擊蘇聯,現在,杜魯門公開叫板蘇聯,宣布蘇聯是美國的主要敵人。“杜魯門主義”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是美、蘇“冷戰”正式開始的重要標志。
杜魯門主義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謀求世界霸權的指導方針與擴張計劃。1947年3月12日,美國總統H.S.杜魯門在致國會的關于援助希臘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后這一指導思想被稱之為杜魯門主義。咨文闡明援助希臘、土耳其的直接原因,是美國要接替英國,填補東地中海的真空;并指出任何國家的人民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都“危害著國際和平的基礎和美國的安全”。
宣稱世界已分為兩個敵對的營壘,一邊是“極權政體”,一邊是“自由國家”,每個國家都面臨著兩種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擇;因而宣布“美國的政策必須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裝的少數人或外來壓力的征服企圖的自由民族”,即美國要承擔“自由世界”守護神的使命,充當世界憲兵的角色。杜魯門還認為如果喪失希臘,就會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個中東,“影響不僅遠及東方,而且遠及西方”。
也就是說,咨文初步闡述了多米諾骨牌理論,認為如果喪失希臘,就會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個中東,其影響將不僅是東方,還將殃及西方的民主制度。這就是多米諾骨牌理論的早期說法。因此,他要求國會立即采取果斷行動,向希臘和土耳其提供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1947年5月22日,杜魯門正式簽署《援助希、土法案》。根據該法案,1947~1950年,美國援助希、土兩國6.59億美元。由美國出錢出槍,重新武裝和改編希臘政府軍隊。1949年,在美軍軍官指揮下撲滅了希臘人民革命。
杜魯門主義是美國對外政策的重大轉折點。它與美國當時實行的馬歇爾計劃共同構成美國對外政策的基礎,標志著美蘇在二戰中的同盟關系的結束及冷戰的開始,也標志著美國作為戰后第一大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確立。在此后長達30年的時間內,杜魯門主義一直作為美國對外政策的基本原則并起著支配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