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峽谷
美國大峽谷(Grand Canyon)又名科羅拉多大峽谷,是一個舉世聞名的自然奇觀,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受保護的天然遺產之一。美國大峽谷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凱巴布高原上,是地球上最為壯麗的景色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美國大峽谷。
美國大峽谷發展歷史
大峽谷的泥墻小屋廢墟,表明在13世紀印第安人是開發這里的最早的主人。但大峽谷的天然奇景之為人所知,應歸于美國獨臂炮兵鮑威爾的宣傳。他于1869年率領一支遠征隊,乘小船從未經勘探的科羅拉多河上游一直航行到大峽谷谷底,他將一路上驚險萬狀的經歷,寫成游記,廣為流傳,從而引起美國朝野的注意,于1919年建立了大峽谷國家公園。現每年接待300多萬游客。
美國大峽谷地質地貌
地質時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故有“活的地質史教科書”之稱。大峽谷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境內的科羅拉多高原上,科羅拉多河從中流過。據說在十六世紀,有一個叫科羅拉多的人為了尋找傳說中的七座黃金城,從遙遠的地方跋涉到此地并發現了大峽谷,科羅拉多大峽谷之名也由此而來。據地理學家考證,大峽谷已走過六百萬年的歷史,是大自然在地球上的杰作,輝煌與壯麗遠非一般自然景色可比。美國人以此為驕傲與自豪。1科羅拉多高原為典型的“桌狀高地”,也稱“桌子山”,即頂部平坦側面陡峭的山。這種地形是由于侵蝕(下切和剝離)作用形成的。
在侵蝕期間,高原中比較堅硬的巖層構成河谷之間地區的保護帽,而河谷里侵蝕作用活躍。這種結果就造成了平臺型大山或堡壘狀小山。峽谷巖壁的水平巖層清晰明了,這是億萬年前的地質沉積物,如同樹木的年輪一樣,為人們認識地質變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據。巖石并不通體都是堅硬的,其中那些脆弱的部分,經不住風吹雨打或激流沖擊,時間一長便消失得無了蹤影,而留下來的部分,其形狀往往很奇特。看,這座天然石橋“建”得多么規范。
大峽谷除去它雄偉壯觀的一面,還有很多千回百轉的通幽曲徑;兩崖壁立千仞,夾持一線青天的景色在令人驚嘆之余,難免也會讓你覺得前面似乎就有當關之勇夫。另外的一些由水流沖擊而成的巖穴石谷,形狀千奇百態,色彩通紅如火,每一處巖石都好像是一幅精美的畫,置身其中,猶如來到仙境一般。峽谷兩壁及谷底氣候、景觀有很大不同,南壁干暖,植物稀少;北壁高于南壁,氣候寒濕,林木蒼翠;谷底則干熱,呈一派荒漠景觀。蜿蜒于谷底的科羅拉多河曲折幽深,整個大峽谷地段的河床比降為每千米150厘米,是密西西比河的25倍。其中百分之50的比降還很集中,這就造成了峽谷中部分地段河水激流奔騰的景觀。因為如此,沿峽谷航行漂流成為引人入勝的探險活動。
美國大峽谷發現
大峽谷是科羅拉多河的杰作。這條河發源于科羅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瀉,經猶他州、亞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亞州的加利福尼亞灣入海。全長2320公里。“科羅拉多”,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紅河”,這是由于河中夾帶大量泥沙,河水常顯紅色,故名。
科羅拉多河的長期沖刷,不舍晝夜地向前奔流,有時開山劈道,有時讓路回流,在主流與支流的上游就已刻鑿出黑峽谷、峽谷地、格倫峽谷,布魯斯峽谷等19個峽谷,而最后流經亞利桑那州多巖的凱巴布高原時,更出現驚人之筆,形成了這個大峽谷奇觀,而成為這條水系所有峽谷中的“峽谷之王”。
地理傳說
印第安人傳說,大峽谷是在一次洪水中形成。當時上帝化人類為魚鰲,始幸免于難。因此當地的印第安人至今仍不吃魚鮮。實際上,刻鑿大峽谷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經歷了幾十億年的漫長歲月,而且至今猶未停歇,直至永遠。人類不能覺察每天鐫刻的進度,但時間的演進,卻顯示了令人不能置信的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