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之戰和赤壁之戰的相同點
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爆發鄱陽湖之戰,此戰朱元璋獲得勝利,創造了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為統一江南奠定了基礎。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鄱陽湖之戰和赤壁之戰的相同點,歡迎大家閱讀。
鄱陽湖之戰和赤壁之戰相同點
首先在兵力方面來說最后的結局都是兵力較少的一方獲得了勝利,鄱陽湖之戰中朱元璋本來是不占據優勢的,因為他的兵力相對來說比較少,而且又不是十分擅長水上作戰這種方式,但是最后卻憑借著智謀獲得了勝利。而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以相似的方式戰勝了曹操。
其實鄱陽湖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在水上作戰中同樣用了火攻這種方式,這其實是非常少見的,因為很少有人會想到在水上用這樣危險而且并不是具有十分把握的方式,但是在鄱陽湖之戰和赤壁之戰中,兩位杰出的將領卻選擇了如此相似的方式。
但是鄱陽湖之戰和赤壁之戰盡管相似,卻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鄱陽湖之戰中,雙方兵力的懸殊是十分巨大的,陳友諒的十萬大軍和精良的軍艦幾乎是朱元璋的好幾倍。
而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雖然兵力相對來說比較少,但是差距卻不是十分的明顯。除此之外鄱陽湖之戰和赤壁之戰從根本上來說其實還是有著差別的。在鄱陽湖之戰中朱元璋確確實實憑借的是自己的實力,而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還沒開始作戰時就已經有士兵感染了時疫,可以說這次的時疫和他的失敗是有關聯的。
如何評價鄱陽湖之戰
陳友諒的失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戰略指揮上的失誤。本來,朱元璋率主力北救安豐,造成應天空虛。如果陳友諒不是先攻洪都,而是以一部兵力對洪都進行牽制,主力順流東下直攻應天,那么朱元璋將處于陳、張夾攻、進退失據的不利處境。但陳友諒卻把矛頭指向小而堅的洪都城,致使數十萬大軍局處于狹小地域,難以展開,且又沒有派兵扼守江湖要津,置后路于不顧。
屯兵堅城之下,苦戰3月,師老兵疲,士氣低落。朱元璋之所以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小勝大,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陳友諒錯誤的結果。面對艦只龐大、裝備精良的陳軍,朱元璋冷靜、敏捷地捕捉敵方的弱點和失誤,化不利為有利,進入江西湖口之初,就在武陽水與鄱陽湖、長江與鄱陽湖各隘口,層層派兵扼阻,限制其兵力展開,阻止其發揮多兵大艦的優勢,形成了對陳友諒的戰略包圍,因此從開始便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然后又集中大部戰船和兵力逐次打擊陳軍,并善于利用風向、水流等自然條件,及時搶占有利攻擊陣位,不失時機地實施火攻,充分發揮火器的作用,終于以少勝多、以小擊大、以弱勝強,創造了中國水戰海戰史上的著名戰例。
此戰,朱元璋乘陳友諒軍久攻堅城受挫,分兵據守鄱陽湖與長江交匯口處,先斷其退路;繼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殲其主力;后水陸截擊,全殲陳軍于突圍之際。創造了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為統一江南奠定了基礎。并為以后的北伐和攻滅元朝,統一全國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看了“鄱陽湖之戰和赤壁之戰的相同點”還想看:
1.赤壁之戰參戰兵力怎么樣
2.中世紀最大水戰鄱陽湖之戰
3.赤壁之戰讀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