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批評家金圣嘆簡介
金圣嘆(1608年-1661年),名人瑞,字若采,明末清初人,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入清后絕意仕進,志在批評中國文學經(jīng)典名著,金圣嘆被譽為白話文的先驅。后因哭廟案被處死。下面是文學批評家金圣嘆簡介。
家庭背景
金圣嘆生于1608年三月三日(4月17日),幼年生活優(yōu)裕,后父母早逝,家道中落。金圣嘆為人狂放不羈,能文善詩,因歲試作文怪誕而被黜革,后應科試。改稱金人瑞考第一,但絕意仕進,以讀書著述為樂。評注不少古典,奇才也。傳在今河北省阜城縣曾有衣冠冢一座。
順治十七年(1660年),皇帝對金圣嘆的作品加以贊美“此事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金圣嘆”,金圣嘆聽說后,隨即“感而泣下,因向北叩首”。隨后蘇州府吳縣調來新縣令任維初對欠稅者用重刑又高價售出公糧于百姓,激起民怨。民眾假借順治駕崩契機,組織反貪游行,后百多名秀才於第三日往孔廟哭廟,發(fā)泄不滿,后向巡撫朱國治呈揭帖告發(fā)縣令。誰知朱任二人早已勾結,捕18名核心人物,反向朝廷告秀才們抗納兵餉,鳴鐘擊鼓,聚眾倡亂,震驚先帝之靈,要求嚴懲。處“斬立決”(順治十八年七月十三日)(1661年8月7日),法場-江寧-三山街,其中一人為金圣嘆也,后任維初因犯另案被斬,朱國治被吳三桂兵殺并分食其肉,骸骨無存。
金圣嘆博覽群籍,好談《易》,亦好講佛,常以佛詮釋儒、道,論文喜附會禪理。評點古書甚多。稱《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西廂》為“六才子書”,擬逐一批注,但僅完成后二種,《杜詩解》未成而罹難。其著作據(jù)族人金昌敘錄,有“唱經(jīng)堂外書”, 包括《第五才子書》、《第六才子書》、《唐才子書》、《必讀才子書》、《杜詩解》、《左傳釋》、《古傳解(二十首)》、《釋小雅(七首)》、《孟子解》、《歐陽永叔詞(十二首)》;“唱 經(jīng)堂內書”,包括《法華百問》、 《西城風俗 記》、《法華三昧》、《寶鏡三昧》、《圣自覺三昧》、 《周易義例全鈔》、《三十四卦全鈔》、《南華經(jīng)鈔》、 《通宗易論》、《語錄類纂》、《圣人千案》;“唱經(jīng)堂雜篇”,包括《隨手通》、《唱經(jīng)堂詩文全集》。多屬未竣稿,或只存片斷,或全佚。部分作品收入今傳之《唱經(jīng)堂才子書匯稿》中。
文學點評
金圣嘆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學批評,金圣嘆的評點很注重思想內容的闡發(fā),往往借題發(fā)揮,議論政事,其社會觀和人生觀灼然可見。金圣嘆斥責“犯上作亂”,釋“水滸”之名為“惡之至,迸之至,不與同中國”,反對“以忠義予之”;然而金圣嘆又同情民生疾苦,痛恨魚肉良民的官吏和行同盜賊的官軍,并意識到“一高俅”之下還有“百高廉”,“千殷直閣”及其狐群狗黨,結成禍國殃民的社會勢力,108人“不得已而盡入于水泊”是“亂自上作”,因而肯定了梁山英雄的反抗。金圣嘆認為, “居其邦,不竊議其大夫之得失,惡傷治也”,“非圣人而作書,其書破道,非天子而作書,其書破治,破道與治,是橫議也”;然而又承認天下無道則庶人敢議,“庶人之議皆史也”。
金圣嘆宣揚“忠恕”、“孝悌”之類儒家道德規(guī)范;然而又揭露禮教對人性的摧殘,贊美崔鶯鶯、張生的叛逆行為,譏諷冬烘秀才目《西廂》為淫書,而推《西廂》為“天地妙文”。金圣嘆接受佛教的虛無思想,視人生若夢幻,所謂“天地夢境”,“眾生夢魂”;然而金圣嘆又直面現(xiàn)實,并孜孜于述作,以為“生死迅疾,人命無常,富貴難求,從吾所好,則不著書其又何以為活也”。可以看出,金圣嘆的思想中是充滿著矛盾的。金圣嘆文學批評的精彩之處在于對作品的藝術分析。金圣嘆的詩文評比較平常,如強分律詩為二解,套用八股文起承轉合之法說詩,頗為人所詬病。
金圣嘆評《水滸》、《西廂》二書時的藝術見解則獨出手眼,繼李贄、葉晝之后將小說戲曲評點推進到新的高度。金圣嘆自謂評書“直取其文心”,“略其形跡,伸其神理”,實即旨在探索創(chuàng)作規(guī)律,在這方面確實頗有創(chuàng)見。金圣嘆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到首位,指出:《水滸傳》令人看不厭“無非為金圣嘆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而塑造性格成功的關鍵是捕捉住人物的獨特的個性,“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即使是同一類型的性格,也要顯示出同中之異。金圣嘆的評點中還涉及描寫一個人物的性格應表現(xiàn)出多面性、復雜性,又應表現(xiàn)出統(tǒng)一性、連貫性的問題,如金圣嘆認為《水滸傳》中先寫魯達以酒為命,后寫魯達涓滴不飲,“然而聲情神理,無有非魯達者”;寫李逵樸至中又有奸猾,而“寫得李逵愈奸猾,便愈樸至”。也涉及人物語言個性化的問題,“一樣人,便還金圣嘆一樣說話”。
在眾多的人物中應突出主要人物,如說“《西廂記》止寫得三個人:一個是雙文,一個是張生,一個是紅娘”,“若更仔細算時,《西廂記》亦止為寫得一個人。一個人者,雙文是也”。金圣嘆所說的“澄懷格物”,實際上又關及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性格,要靠冷靜細致的觀察,要靠設身處地的體驗,即所謂“動心”、“現(xiàn)身”。金圣嘆也很重視情節(jié)和結構:認為情節(jié)要出人意外,用“奇恣筆法”,“龍?zhí)⑴P”,但又要合乎情理,“寫極駭人之事,卻盡用極近人之筆”;又強調結構的完整性,“一部書只是一篇文章”,作者必須“全局在胸”,因此講究“過接”、“關鎖”、“脫卸”,要求行文如“月度回廊”,有必然的次第。金圣嘆所謂的“靈眼覷見,靈手捉住”,相似于對創(chuàng)作靈感的強調;但金圣嘆又重“法”,說“臨文無法便成狗嗥”,并總結出種種表現(xiàn)手法,如“那輾”等等。總之,金圣嘆已提出了較有系統(tǒng)的小說戲曲創(chuàng)作理論。
金圣嘆在評點的同時,也對原作加以修改,除詞句外,還作了全局性的刪削。金圣嘆判定《水滸傳》 后50回系羅貫中“橫添狗尾”,故盡行砍去,自稱得“貫華堂古本”無續(xù)作,又偽造施耐庵序于前。 遂成今傳的70回本。又斷言《西廂記》第五本非 出王實甫之手,也是“惡札”,故截去而以《驚夢》收尾。金圣嘆又能詩,有抄本《沉吟樓詩選》傳世。 今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版《金圣嘆全集》。
名著節(jié)評
金圣嘆還節(jié)評《國語》、《國策》、《左傳》等書。其評點注重思想內容的闡發(fā),往往借題發(fā)揮,議論政事,其社會觀、人生觀灼然可見。金圣嘆提出了較為系統(tǒng)的小說、戲曲創(chuàng)作理論,其文學理論及批評業(yè)績?yōu)槲覈膶W理論批評發(fā)展史作出了特殊貢獻。首先,金圣嘆闡發(fā)了小說、戲劇等敘事文學創(chuàng)作不同于詩歌、散文寫作的若干規(guī)律,金圣嘆強調小說要“因文生事”,而又非任意杜撰,要遵循生活的邏輯;同時又提出了以塑造人物性格為中心的文學理論批評的觀點和方法。其次,提供了一種以評價作品人物性格分析和性格塑造為核心的文學批評。第三,金圣嘆還總結出了諸如倒插法、夾敘法、草蛇灰線法、綿針泥刺法、弄引法、獺尾法等全新的創(chuàng)作方法與批評方法。金圣嘆有詩集《沉吟樓詩選》。墓葬在蘇州吳中區(qū)藏書五峰山下博士塢,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評價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吳縣生員,為人灑脫而不受世俗禮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視一切。喜歡飲酒,善于評論書籍文章,對書籍文章的評論都是以前的人沒有說過的。當時有憑講授學問而聞名的人,先生總是站出來批駁這些人。金圣嘆在所住的地方貫華堂設置很莊嚴的座位,招收學生講授經(jīng)書。金圣嘆所講授的經(jīng)書名叫《圣自覺三昧》,講稿總是自己帶著自己看,從不公開給別人看。每次到講堂開設講座,聲音洪亮,環(huán)顧四周時神采卓異,所有經(jīng)史子集、箋疏訓詁,和那些佛家、道家兩教的經(jīng)典及闡釋經(jīng)典的雜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蠻所記載的內容,沒有不被金圣嘆評論的。議論縱橫捭闔,中心貫通始終,講得極其透徹。座位下面聽講的僧俗侶眾諸色人等崇拜到了極點,感嘆說從沒有聽過這樣的見解。先生就拍著巴掌自我贊許,即使以前講學的人聽說了,皺眉嘆息,金圣嘆也不予考慮。
先生向來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來也是俠義的人,一天金圣嘆拿千金給先生,說:“先生拿這些錢去放貸生息,以后本金歸還我,利息就給你補貼生活,行嗎?”先生答應了,可是剛剛過一個月,那些錢已經(jīng)被金圣嘆揮霍一空了。于是就對斫山說:“這些東西在先生家,只是增添您守財奴的惡名罷了,我已經(jīng)替您花掉了。”王斫山笑了笑沒有計較。
明清易代后,先生斷絕了做官進取的念頭,改名叫人瑞,起字圣嘆。除了和親人朋友談笑之外,只是獨自端坐貫華堂中,把讀書著述作為追求。有人問“圣嘆”二字是什么意思,先生說“《論語》有兩次‘喟然嘆曰’,在顏淵來說是驚嘆圣人孔子,在孔子來說是贊嘆弟子曾點。我大概是曾點一類的人吧!”先生所評論的《離騷》、《南華》、《史記》、杜詩、《西廂》、《水滸》等書,根據(jù)次序編定為“六才子書”,都是有獨到的眼光的。金圣嘆尤其愛好講《易》,對“乾”、“坤”兩卦的評述,多到十萬多字。其它的評論還有很多,至今流傳世上的著作,只有評點《西廂》、《水滸》、《唐詩》、制藝、《唱經(jīng)堂雜評》的幾種刊刻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