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是誰
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號石公,明朝湖北省公安安里人,知名文學家。與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人稱“三袁”。袁宏道為三袁之中,文學成就最為杰出。
人物生平
袁宏道一生創作了大量山水游記,在他筆下,秀色可餐的吳越山水,堤柳萬株的柳浪湖泊,風清氣爽的真州,春色宜人的京兆,皆著筆不多而宛然如畫。這些山水游記信筆直抒,不擇筆墨。寫景獨具慧眼,物我交融,怡情悅性。語言清新流利,俊美瀟灑,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文學觀點上主張創作要充分發揮自己個性,不要從人腳跟,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筆”。(《小修詩序》)他把死學古人的做法斥之為“糞里嚼渣”“順口接屁”“一個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與張幼宇書》)。
萬歷十六年(公元1588年)中舉人。次年入京赴考,未中。返鄉后曾問學李贄,引以為師,自此頗受李贄思想影響。
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中進士。不仕,與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
萬歷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選為吳縣令,饒有政績。不久解官去,游覽江南名勝。寫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記,如《虎丘記》《初至西湖記》等。
萬歷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游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補禮部儀制司主事。。第二年,升為國子監助教。一年后又辭官返里,卜居柳浪湖畔,潛學著文,并作廬山、桃源之游。
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入京補儀曹主事,不久又辭去。
兩年后再入京,擢吏部主事,轉考功員外郎,奏立“歲終考察群吏法”,其后成為定制。
萬歷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遷稽勛郎中,赴秦中典試。事畢請假歸里,定居沙市。留后世《袁宏道文集》。與他的兄弟并稱“公安三袁”。公安派的文學主張發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實為中堅,是實際上的領導人物。
主要主張
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所謂“性靈”就是作家的個性表現和真情發露,接近于李贄的“童心說”。他們認為“出自性靈者為真詩”,而“性之所安,殆不可強,率性所行,是謂真人”(袁宏道《識張幼于箴銘后》),進而強調非從自己胸臆中流出,則不下筆。因此他們主張“真者精誠之至。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應當“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雷思霈《瀟碧堂集序》),這就包含著對儒家傳統溫柔敦厚詩教的反抗。他們把創作過程解釋為“靈竅于心,寓于境。境有所觸,心能攝之;心欲所吐,腕能運之”,“以心攝境,以腕運心,則性靈無不畢達”(江盈科《敝篋集序》)。只要“天下之慧人才士,始知心靈無涯,搜之愈出,相與各呈其奇,而互窮其變,然后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于楮墨之間”(袁中道《中郎先生全集序》),就能實現文學的革新。
推重民歌小說,提倡通俗文學
公安派重視從民間文學中汲取營養,袁宏道曾自敘以《打棗竿》等民歌時調為詩,使他“詩眼大開,詩 腸大闊,詩集大饒”,認為當時閭里婦孺所唱的《擘破玉》《打草竿》之類,是“無聞無識真人所作,故多真聲”,又贊揚《水滸傳》比《史記》更為奇變,相形之下便覺得“六經非至文,馬遷失組練”(《聽朱生說水滸傳》)。這是和他們的文學發展觀與創新論相聯系的,對提高那一時期民間文學和通俗文學的社會地位有一定作用。
公安派在解放文體上頗有功績,“一掃王、李云霧”(《公安縣志·袁中郎傳》),游記、尺牘、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潑詼諧,自成一家。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消極避世,多描寫身邊瑣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會內容,因而創作題材愈來愈狹窄。其仿效者則“沖口而出,不復檢點”,“為俚語,為纖巧,為莽蕩”,以至“狂瞽交扇,鄙俚大行”(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后人評論公安派文學主張的理論意義超過他們的創作實踐,是為公允之論。
作品影響
《瓶史》一書,是1599年春天袁宏道在北京寫成的,時年32歲。 袁宏道為什么要寫這本書?在《瓶史引》中,他寫道:“夫幽人韻士,屏絕聲色,其嗜好不得不鐘于山水花竹。”他還說,高人隱士們住深山,濯清泉,與世無爭,并以把世間一切讓人為樂。他們的生活恬淡、安逸,絕無大禍臨頭之恐。這正是我生平極為羨慕的事。但是,袁宏道說:由于“為卑官所絆”,身不由己,于是,“僅有栽花蒔竹可以自樂”了。
在談到自己喜歡插花的理由時。袁宏道說:由于“邸居湫隘,遷徒無常,不得已乃以瓶貯花,隨時插換”,況且,京城里種植有各種名花,取之方便,于是就成了“余案頭物”了。袁宏道認為,這樣做,省卻扦插、澆水之勞苦,而插于瓶中之花又有極高的觀賞價值,也算“一大快事”。
袁宏道的朋友在談到袁宏道時曾說:他“好修治小室,排當極有方略。此雖小道,實藝術之一種,有學問在焉”。由此可見袁宏道不僅是一個極其熱愛生活的人,而且也是一個頗具藝術眼光的人。
在長期的插花實踐中,袁宏通總結出了一整套的寶貴經驗,如他自己所說,寫《瓶史》的目的,就是為了“與諸好事而貧者共焉。”
《瓶史》問世后,對我國后人影響之大自不必說,東鄰日本也在文化五年(1808年)出過一本《瓶史國字解》,書中附有插花圖譜280余幅。此書的序言說:“前者黎云齋者,據石公《瓶史》建插花法,自稱宏道流,大行于世。”由此可見,此書對日本花道藝術的影響也是非同小可的。 袁宏道是個很有情趣的人,專門寫了《瓶史》一書,討論插花藝術。此書在中國流傳不廣,在日本評價很高,亦是“袁派”插花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