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16種相貌之謎
關于朱元璋,歷史記載總是說他有一張“帝王相”的臉。那么,朱元璋究竟長的是什么樣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朱元璋的16種相貌之謎相關信息,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朱元璋的簡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幼名重八,參加農民起義軍后改名元璋,字國瑞,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稱明太祖,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占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后,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后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平定四川、廣西、甘肅、云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應天,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朱元璋的16種相貌畫像:
一種畫像,朱元璋方面大臉,慈眉善目,胡須稀疏,面白細潤,身穿龍袍,五官端正,相貌堂堂;另一種畫像,朱元璋臉頰狹長,立眉深目,大耳隆鼻,胡須濃密,臉上長滿了黑子,五官不正,相貌丑陋。再加上民間的畫像,目前能搜集到的朱元璋的畫像竟有16幅之多。
朱元璋的16種相貌之謎·朱元璋的真實樣貌:
朱元璋的畫像不少,但是沒有一張,像廬山天池寺所收藏的讓人驚嘆稱奇。據傳,朱元璋對這張失傳的真跡,非常滿意,畫師因此還獲賜白銀千兩。
這張畫像,似人非人;貌似龍頭,麻子臉、一字眉、酒糟鼻、尖下巴,兩撇鳳鬚,相貌上稱"龍頭鳳尾",屬于奇相,非英俊挺拔的凡夫標準所能比擬。
據傳,朱元璋的畫像,歷經叁位畫師始得完成,前二位都因觸怒這位草根皇帝而喪命。第一張畫像屬于官式畫風,英俊神武,朱元璋并不喜歡,因為和他本人差距太大,怕兩相對照,鬧出笑話。
第二位畫師左思右想,認為朱元璋可能傾向寫實,鼓起勇氣,據實作畫。但終究難逃一死,因為畫得逼真,即便朱元璋長得其貌不揚,心理上也難以接受。
既然美化和寫實都引來殺身之禍,第叁位畫師只能另謀他途,以近似非似,又能凸顯朱元璋貴為天子的特點,終于畫出收藏于天池寺的帝王容貌。
另有一說是,朱元璋生平佩服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第叁位畫師就把李、趙、朱的相貌融合為一,七成像本人,叁成像李趙,再加上一點想像和夸張筆法,霎時觸動龍心。
就皇帝而言,美丑并不重要,因為他毋需以容貌吸引仕女,更不能以容貌取得江山。朱元璋需要的是一種不凡的意境。失傳的畫像,之所以收藏于廬山天池寺,據專業導游介紹,係因朱元璋逐鹿天下時,曾敗于陳有諒而避走廬山,落魄潦倒,被天池寺的方丈收留。
取得天下后,朱元璋為感念天池寺,把他最欣賞又不便示人的畫像,藏于寺中。這段歷史雖不可考,但天池寺在明朝廣受上恩,盛名遠播則是不爭的事實。